本版导读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成都温江涌泉探索
文章字数:3,067
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应从居住小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基于矛盾调解、服务供给和情感疏导,将党建引领贯穿小区治理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党组织的动员和参与,实现多元事务的统合治理,是实现小区善治的关键。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创新治理机制,为城市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思考。
当前小区治理的三大问题
物业服务治理难题,引起基础秩序失序。调研发现,12345热线反映的问题中,小区物业服务问题占比最高。一是基础设施使用矛盾,小区业主、物业公司和开发商间,难以就大量配套基础设施管护成本分摊形成统一意见,导致基础设施常规维护不足,演变成为小区的主要矛盾。二是机构服务意识薄弱,部分物业公司按合同服务,居民却认为物业服务不到位,对公司的满意度每况愈下,缺乏有效沟通致使不少居民要求替换物业公司,引发基础秩序的失序。
居民的生活交往实践,易引发琐碎的邻里矛盾。居民在小区生活交往,不可避免产生两类邻里矛盾。一类是私人生活行动负外部性,典型表现是楼间噪音、楼上漏水和高空抛物,一类是公共生活行动负外部性,典型表现是乱堆杂物、广场遛狗和抢占车位。邻里矛盾既源于空间拥挤,又源于个人行动不规范。矛盾解决不及时会积累怨气,导致小区内人——事分离型事务,逐步转向人——事结合型事务,纠纷解决的棘手程度增加。更重要的是,小区缺失公共生活价值和规范,居民缺乏常识性正义平衡期待,达成集体行动相对较困难。如果社区体制与小区治理有距离,多数小区未形成自治治理机制,琐碎的小区生活矛盾易积压。
业委会运行问题多,引致民主自治的失序。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委会运作难以受到有效监管制约。业委会作为民主选举出的组织,法律地位不明且权责不清。相较人数多且分散的业主,业委会易被物业公司俘获。调研的某小区,业委会主任未获授权,却私自用公章替换原有物业公司,无能为力又不甘现实的业主,不同意新的物业公司入驻,带来不间段的官司,日常生活秩序变乱。另一方面是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协调不力,多数小区二者关系难协调,要么业委会出现代理人失控,与物业公司和服务纠纷混杂,加剧难解的物业矛盾,要么少数人设法进入业委会寻求利益,激化物业矛盾推动更换物业公司。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实践
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分析小区治理的问题,着手推动小区治理机制创新。具体办法是:推动治理下沉组建专委会,彰显专委会的弹性治理优势,因地制宜成立小区党组织,发挥党建的统筹和引领治理功能,基于小区主要矛盾的解决,发现热心公益人员并赋予身份,通过综合激励引导微网格长有为,再衔接既有的基层治理体制。从实践效果看,治理下沉不仅回应了小区多元矛盾,还带来公共服务有序供给。
通过专委会主导小区治理。涌泉街道践行“一长一会”制度,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功能。首先,组建小区治理专委会。作为小区的领导机构,专委会是非行政层级,定位是发挥党组织协调能力。专委会主体是社区党委委员,包括县——街——居组织7-9名干部。专委会的治理具有灵活性,依据治理情况做调整。主要职责为协调条线干部进入,提升小区服务水平,同时发挥党建统筹协调能力,推动棘手问题的解决。其次,专委会协调条线治理,划分出公共权益监督小组、公共案例管理小组、邻里关系营造小组、综合服务执行小组、自治建设观察小组等五个条线,专委会既走群众路线发现和动员热心公益人员,又吸纳热心居民、物业机构和商家加入。不同的小区生活事务不同,创制的条线业务有差异,总体结果是,诉求响应效率提升,分类治理水平提高。
发挥党建引领治理的作用。微网格长作为志愿者,激励他们参与治理,需要通过实在的行动。涌泉街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小区党支部设立3名支委,根据小区的规模和党员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下设党小组。针对小区党组织薄弱情况,街道推动社区党员干部下沉兼任支委,鼓励退休干部转移关系进支委。二是提升党建引领的合法性。对无业委会的小区,党支部领导和组织四方联席会议,通过民主协商明确急难问题,对物业服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对居民越轨行为进行引导制止。对有业委会的小区,党支部基于合法程序进入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协商共治。三是活络党组织与居民关系。对居民的小微生活诉求,党支部或者协调物业机构的支持,或者向街居申请党建项目。对中度和重度消极分子,党支部引导制定小区行动公约,引导通过参与增强价值感。当党建引领的社会基础得到夯实,党支部就能进行有效的动员,微网格长就会是积极分子。
发挥层级组织的协同作用。立足普遍的网格管理机制,结合党支部进小区机制,涌泉街道构建“124N”治理架构,即1个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干部兼任2名网格长,对下沉的综治网格员管理,再由微网格长组成4个服务团,基于微网格成立N个互助组。一方面,居民可以根据内生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微网格长合作策划共建方案,向街居两级申报微创投项目或微基金,微网格长动员热心居民参与。另一方面,居民生活交往中的矛盾,由微网格长进行自治治理。微网格长利用“124N”架构,援引多重治理资源,如果有些事务治责溢出微网格,微网格长发现问题向上级汇报,街居组织基于网格体系派单。当有些事务是自治剩余问题,微网格长依托“1234N”架构调解矛盾。事务如果在微网格范围内,层级组织赋能微网格长,既可获得治理资源,又可得到专业指导。微网格长依据不同治理情境,协商厘清自治——行政治理职责,实现小微诉求的分级响应。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未来
发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功能,不仅需要推动治理重心下沉,还需要有系统治理思维,更要构建网络化治理机制。
涌泉街道的党建引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夯实了小区自治基础,理顺了小区治理机制。不过,实现小区有效治理,需要党建长效引领,还要有两方面突破:一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党建下沉机制。当前的问题是,有的小区党组织队伍涣散,党组织建设缺乏有效载体。二是小区党支部作为权威组织,如何协调和引领治理问题,没有清晰的政治和社会定位。典型问题是,无业委会的小区,党组织如何履职,如何有为有位地工作,亟待上级进行指导。
重心下沉的治理目标应立足长远。涌泉街道通过治理资源下沉,因地制宜激活小区内外治理力量,利用精细服务防止小矛盾扩大,对预防风险外溢、构建基础秩序,不可谓意义不大。不过,小区治理有效不只是解决矛盾,还包括满足群体多元诉求,通过公私转换实现价值共创。地方政府需要利用政治治理势能,建立健全纵向党建组织架构,一方面通过综合治理手段,发挥微网格治理优势,一方面构建“小区吹哨、分级呼应”机制,实现“自治治理、分类治理”的有效协同。
治理创新应立足机制而非体制。涌泉街道微网格治理有效,在于两大治理机制创新:一是推动层级治理组织的有效衔接,二是推动自治与行政有效衔接,核心是激发社区组织治理动力,提高社区干部专业治理水平。当然,不同社区组织治理水平不一,对小区事务的治理理解不一;自上而下治理任务重,创新示范应接不暇。当社区组织难扁平运作,就难以进行灵活的应对,更难引导和支持小区自组织,激活小区的自主治理体系。一方面,县级应坚持街居治理本位,尊重街居组织的首创精神,出台配套制度进行鼓励;另一方面,街道应坚持社区本位,完善治理下沉的机制,健全支部进小区机制,实现授权和激活平衡。
实现小区的有效治理,涌泉街道的探索启示是:通过复合的治理重心下沉机制,利用满足群众多元诉求过程,凝聚和激活小区参与活力。立足街居本位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机制,完善组织化和社会化治理方式,推动微网格与网格管理协调,应成为小区精细治理依循路径。
刘雅娜 刘锐
当前小区治理的三大问题
物业服务治理难题,引起基础秩序失序。调研发现,12345热线反映的问题中,小区物业服务问题占比最高。一是基础设施使用矛盾,小区业主、物业公司和开发商间,难以就大量配套基础设施管护成本分摊形成统一意见,导致基础设施常规维护不足,演变成为小区的主要矛盾。二是机构服务意识薄弱,部分物业公司按合同服务,居民却认为物业服务不到位,对公司的满意度每况愈下,缺乏有效沟通致使不少居民要求替换物业公司,引发基础秩序的失序。
居民的生活交往实践,易引发琐碎的邻里矛盾。居民在小区生活交往,不可避免产生两类邻里矛盾。一类是私人生活行动负外部性,典型表现是楼间噪音、楼上漏水和高空抛物,一类是公共生活行动负外部性,典型表现是乱堆杂物、广场遛狗和抢占车位。邻里矛盾既源于空间拥挤,又源于个人行动不规范。矛盾解决不及时会积累怨气,导致小区内人——事分离型事务,逐步转向人——事结合型事务,纠纷解决的棘手程度增加。更重要的是,小区缺失公共生活价值和规范,居民缺乏常识性正义平衡期待,达成集体行动相对较困难。如果社区体制与小区治理有距离,多数小区未形成自治治理机制,琐碎的小区生活矛盾易积压。
业委会运行问题多,引致民主自治的失序。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委会运作难以受到有效监管制约。业委会作为民主选举出的组织,法律地位不明且权责不清。相较人数多且分散的业主,业委会易被物业公司俘获。调研的某小区,业委会主任未获授权,却私自用公章替换原有物业公司,无能为力又不甘现实的业主,不同意新的物业公司入驻,带来不间段的官司,日常生活秩序变乱。另一方面是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协调不力,多数小区二者关系难协调,要么业委会出现代理人失控,与物业公司和服务纠纷混杂,加剧难解的物业矛盾,要么少数人设法进入业委会寻求利益,激化物业矛盾推动更换物业公司。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实践
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分析小区治理的问题,着手推动小区治理机制创新。具体办法是:推动治理下沉组建专委会,彰显专委会的弹性治理优势,因地制宜成立小区党组织,发挥党建的统筹和引领治理功能,基于小区主要矛盾的解决,发现热心公益人员并赋予身份,通过综合激励引导微网格长有为,再衔接既有的基层治理体制。从实践效果看,治理下沉不仅回应了小区多元矛盾,还带来公共服务有序供给。
通过专委会主导小区治理。涌泉街道践行“一长一会”制度,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功能。首先,组建小区治理专委会。作为小区的领导机构,专委会是非行政层级,定位是发挥党组织协调能力。专委会主体是社区党委委员,包括县——街——居组织7-9名干部。专委会的治理具有灵活性,依据治理情况做调整。主要职责为协调条线干部进入,提升小区服务水平,同时发挥党建统筹协调能力,推动棘手问题的解决。其次,专委会协调条线治理,划分出公共权益监督小组、公共案例管理小组、邻里关系营造小组、综合服务执行小组、自治建设观察小组等五个条线,专委会既走群众路线发现和动员热心公益人员,又吸纳热心居民、物业机构和商家加入。不同的小区生活事务不同,创制的条线业务有差异,总体结果是,诉求响应效率提升,分类治理水平提高。
发挥党建引领治理的作用。微网格长作为志愿者,激励他们参与治理,需要通过实在的行动。涌泉街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小区党支部设立3名支委,根据小区的规模和党员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下设党小组。针对小区党组织薄弱情况,街道推动社区党员干部下沉兼任支委,鼓励退休干部转移关系进支委。二是提升党建引领的合法性。对无业委会的小区,党支部领导和组织四方联席会议,通过民主协商明确急难问题,对物业服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对居民越轨行为进行引导制止。对有业委会的小区,党支部基于合法程序进入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协商共治。三是活络党组织与居民关系。对居民的小微生活诉求,党支部或者协调物业机构的支持,或者向街居申请党建项目。对中度和重度消极分子,党支部引导制定小区行动公约,引导通过参与增强价值感。当党建引领的社会基础得到夯实,党支部就能进行有效的动员,微网格长就会是积极分子。
发挥层级组织的协同作用。立足普遍的网格管理机制,结合党支部进小区机制,涌泉街道构建“124N”治理架构,即1个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干部兼任2名网格长,对下沉的综治网格员管理,再由微网格长组成4个服务团,基于微网格成立N个互助组。一方面,居民可以根据内生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微网格长合作策划共建方案,向街居两级申报微创投项目或微基金,微网格长动员热心居民参与。另一方面,居民生活交往中的矛盾,由微网格长进行自治治理。微网格长利用“124N”架构,援引多重治理资源,如果有些事务治责溢出微网格,微网格长发现问题向上级汇报,街居组织基于网格体系派单。当有些事务是自治剩余问题,微网格长依托“1234N”架构调解矛盾。事务如果在微网格范围内,层级组织赋能微网格长,既可获得治理资源,又可得到专业指导。微网格长依据不同治理情境,协商厘清自治——行政治理职责,实现小微诉求的分级响应。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未来
发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功能,不仅需要推动治理重心下沉,还需要有系统治理思维,更要构建网络化治理机制。
涌泉街道的党建引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夯实了小区自治基础,理顺了小区治理机制。不过,实现小区有效治理,需要党建长效引领,还要有两方面突破:一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党建下沉机制。当前的问题是,有的小区党组织队伍涣散,党组织建设缺乏有效载体。二是小区党支部作为权威组织,如何协调和引领治理问题,没有清晰的政治和社会定位。典型问题是,无业委会的小区,党组织如何履职,如何有为有位地工作,亟待上级进行指导。
重心下沉的治理目标应立足长远。涌泉街道通过治理资源下沉,因地制宜激活小区内外治理力量,利用精细服务防止小矛盾扩大,对预防风险外溢、构建基础秩序,不可谓意义不大。不过,小区治理有效不只是解决矛盾,还包括满足群体多元诉求,通过公私转换实现价值共创。地方政府需要利用政治治理势能,建立健全纵向党建组织架构,一方面通过综合治理手段,发挥微网格治理优势,一方面构建“小区吹哨、分级呼应”机制,实现“自治治理、分类治理”的有效协同。
治理创新应立足机制而非体制。涌泉街道微网格治理有效,在于两大治理机制创新:一是推动层级治理组织的有效衔接,二是推动自治与行政有效衔接,核心是激发社区组织治理动力,提高社区干部专业治理水平。当然,不同社区组织治理水平不一,对小区事务的治理理解不一;自上而下治理任务重,创新示范应接不暇。当社区组织难扁平运作,就难以进行灵活的应对,更难引导和支持小区自组织,激活小区的自主治理体系。一方面,县级应坚持街居治理本位,尊重街居组织的首创精神,出台配套制度进行鼓励;另一方面,街道应坚持社区本位,完善治理下沉的机制,健全支部进小区机制,实现授权和激活平衡。
实现小区的有效治理,涌泉街道的探索启示是:通过复合的治理重心下沉机制,利用满足群众多元诉求过程,凝聚和激活小区参与活力。立足街居本位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机制,完善组织化和社会化治理方式,推动微网格与网格管理协调,应成为小区精细治理依循路径。
刘雅娜 刘锐
发布日期: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