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庭院经济“火”起来 乡村振兴“强”起来
文章字数:1,398

□张永琪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全力推进“精品村”项目建设,深度挖掘乡村潜力,将其与产业升级、乡村文化、生态宜居紧密相连,以庭院“小景”勾勒乡村“盛景”,为区域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当下,该区黄许镇仙桥村正以庭院经济为突破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乡村“院”景变村民“钱”景
走进仙桥村,标志性的两棵千年古树映入眼帘,前来祈愿、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冬日暖阳倾洒,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许愿树旁喝茶休憩,欢声笑语交织回荡。村民张开迪站在小院旁笑呵呵地招呼着前来品茗休闲的游客。
“我们这现在因为这两棵古树非常出名。仙桥村改造过后,每天到这儿来玩的人更多了,我们生意也变得更好了。”张开迪说。
如今,仙桥村“两委”以树为媒,撬动庭院经济发展,不仅能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也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创业增收,让古老的村庄焕发出全新活力。庭院经济示范户何小辉就是其中之一。
步入何小辉家,庭院开阔,绿植环绕,“仙味食坊”的招牌立在显眼处。院坝内,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两桌客人正惬意用餐。
“真没想到,咱家的老院子还能变成挣钱的‘宝地’。”何小辉一边忙碌着,一边对记者说。自从庭院经济示范户项目启动以来,他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家的老院子进行了改造升级,开起了这家特色餐馆。如今,餐馆生意兴隆,每周都有游客慕名而来,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
在仙桥村,像何小辉这样的庭院经济示范户还有22户。在村“两委”的鼓励号召下,在乡村运营师的指导下,村民们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在主干线两边发展起了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聚集了特色餐饮、品茗、亲子娱乐等多种业态,乡村“院”景俨然变成了村民“钱”景。
“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村民张开华感慨地说,“以前咱们都是靠种地为生,收入不高,现在政府帮咱们发展庭院经济,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据了解,自2024年10月试运营以来,仙桥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消费80万元,23户庭院经济示范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规划图景变振兴实景
庭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仙桥村的整体规划打造。近年来,仙桥村以“仙桥宿雾”为特色,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村道、安装路灯、升级文化广场,同时完善生态停车场、栈道、游客中心等,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
“我们仙桥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这次通过打造庭院经济,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庭院资产,还带动了整个村庄的旅游发展。”仙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春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庭院经济中,仙桥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精品村”项目建设,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四个一”乡村振兴实践新路径。
据黄许镇党委书记刘建雄介绍,仙桥村聚力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许愿树、仙人桥、老茶馆、稻麦大田景观等文化资源,大力支持多肉兰草种植、餐饮民宿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种、观、玩、食、宿”的全流程田园体验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村民的增收。
如今的仙桥村,宛如一颗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庭院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勾勒出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更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宽阔坚实的致富道路。
下一步,仙桥村还将以“精品村”建设为契机,继续深耕庭院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创新业态,为更多游客带来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
发布日期: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