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深耕“美育沃土” 共育美好未来
文章字数:1,593

核心提示:
重庆市忠县永丰镇中心小学校(以下简称:永丰小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凝练出“笔耕不辍·永恒丰收”的办学理念,深耕“美育沃土”,共育美好未来。该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打造“灵动教育”特色,构建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 + 艺术实践+ 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新格局。该校曾经获得重庆市合唱艺术特色学校称号。
近年来,永丰小学坚持党建统领关键性作用,深化党建融合,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得到很好实施;聚焦课堂教学,落实“五育”融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强化队伍建设,实施“青蓝工程”,教师专业成长提质增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措,汇聚“家校社”合力,常教育、多排查、重整改,学校平安稳定、健康发展。
保持常态 筑牢“美育”艺术特色根基
在永丰小学,音乐、美术等科目已然摆脱“副科”标签,美育已经渗透进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该校以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为抓手,夯实艺术教育基础。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并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同时,为了促进艺术教育融合发展,丰富孩子们的美育实践经验,该校打破学科壁垒,依托学校劳动基地开设艺术与劳动教育融合课程,每周一课时,一月一展示,让美育教育从学校“小课堂”走进田间“大课堂”。通过农耕活动日、技能竞赛日、成果评价日等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提升劳动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汲取自然美育的养分,学会捕捉生活中的诗意与美好,培养出对美的敏锐感知力。
差异共生 为学生成长搭建多元平台
“为每个孩子打造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未来”是永丰小学行政一班人的共识。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该校开展多样化、多形式的课后服务活动,开设了丰收合唱团、“灵动”儿童画、织梦民族舞等校级美育社团,从音乐领域的合唱,到美术课堂的儿童画、丙烯画等,再到人人参与的舞蹈、书法课堂,这些课程持续开展,不仅积累了孩子们的知识结构,更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美的种子。为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才能,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该校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美育体系,利用每年六一儿童节和十一月运动会等契机,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合唱比赛等艺术活动。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和安全教育重点,每月开展主题书画展览。通过这些活动的不懈开展,给孩子们提供了多元的成长成才契机,实现了差异共生,“五育”融合,为学校的腾飞注入了无限动能。
人人出彩 让美育成果走出校园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需要情怀与智慧并行。美育,从不孤立存在,当孩子们在台上闪闪发光的时候,是永丰小学美育成果的集中呈现。该校让美育成果走出校园、走向大众,让美育“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据了解,该校音乐教师、合唱团负责人杨周参加渝东南少数民族歌手大赛获一等奖,还荣获湖北省“放歌40年”(恩施赛区)10强选手,忠州巷子青春歌会选拔赛第一名、“最具风采奖”,重庆市第三届青歌赛优秀奖,在2025年忠县春晚上演唱原创歌曲《忠州巷子》,观众好评如潮。该校合唱团三次参加重庆市艺术展演,两次获市一等奖;连续两年作为农村学校代表赴忠县大剧院参加县六一文艺现场演出;作为压轴节目参加2024年永丰镇李子文化节。蒋雯雯美术工作室的美育课堂、围棋、绘画课程、元旦灯笼和水粉课程、二十四节气在腾讯致美计划公益项目全国展演中被通报表扬。该校五年级学生在2024年秋季美术技能监测中,获全县第2名,同类学校第1名。
把美育教育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是美育实施的核心路径,每一粒种子都有开花的权利,每一粒种子都值得去期待。永丰小学将继续坚持“美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思路,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创新,以“美育”思维撬动“五育”大融合,不断改善和丰富美育资源,赋能孩子多元成长,书写乡村学校美育发展新篇章。
通讯员 杨周 夏超 特约记者 许天位
发布日期: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