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德阳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功能”与“颜值”双提升
文章字数:1,599

□胡冲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清爽扑面,感觉很舒服,我们德阳的城市‘会客厅’幸福满满!”最近,有细心的市民发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心城区的文庙广场、南街等区域的街道干净整洁,车辆整齐停放,商家有序经营……为旌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原来,市民口中的这些变化,源于日前德阳市旌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重点街面部分区域人行道增设物理隔离桩的新举措,加上一直以来采取的“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实现“功能”与“颜值”双提升,既守住了城市“烟火气”,又让市民游客更舒心。
4月7日下午3点,记者在旌阳区南街“洋洋百货”门口看到,该路段人行道上安装了数百米的物理隔离桩,它们以黄黑相间的条纹呈现,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格外显眼。
“这里是德阳的闹市区,以前这条街时常被不少流动摊贩‘霸占’做生意,人挤人的,行人过往都不安全,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临街服装门店一位营业员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隔离桩设置后,该路段焕然一新,整洁清爽了。
欣喜的变化也让正在附近巡逻的保安尹师傅称赞不已:“太有感触了,以前流动摊贩经常在商场周边占道经营,瓜果皮等垃圾随意乱丢,有损城市形象,现在干净整洁多了。”
“洋洋百货因地理位置优越、人流聚集,流动商贩均喜欢在此随意摆摊设点,严重影响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阻碍市民正常通行,经常被市民反复投诉。为切实解决市民诉求,今年3月初起,我们在人行道上安装了物理隔离桩,主要目的是实现人车分流,不仅确保道路的顺畅与行人的出行安全,也从根本上减少流动摊贩停车占道经营的可能性,美化市容市貌。从目前试行情况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市民反响也比较好。”旌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旌阳城管中队执法队员蔡晓龙介绍道。
作为德阳城市“会客厅”之一的文庙广场,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我们前些年来德阳文庙广场,看到到处是流动游乐设施和小吃摊,感觉比较混乱,这次过来,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商家有了固定点位,流动摊贩明显少了很多,整个广场特别美观。”谈及文庙广场的变化,成都游客刘女士连连称赞道。
“文庙广场是市民休闲和游客观光打卡的重点区域,也是市民聚焦的热点、反复投诉的重点,我们从年后开始对文庙广场区域流动游乐设施、摊贩进行治理,特别是将‘万仞宫墙’后面及‘孔子像’周边等处列为重点区域进行治理。”德阳市旌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旌阳城管中队执法队员陈瑞曦说,治理并不意味着不让摆摊,而是引导他们在指定区域内进行有序经营,“从前期效果看起来还行,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一步实施中。”
流动商贩是当前最难治理的“城市病”之一,也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老大难”,其携带的液化气罐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家住九顶山路二重108生活区的张先生对于九顶山路市容的点滴变化也高兴不已。
“以往想开车进出九顶山路,十分艰难,主要是卖菜的流动摊贩占据了大半条街,特别是早上上班高峰简直不敢开车进出。”张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他也发现街沿上安装了不少黄黑相间的物理隔离桩,“有了这些桩桩,加上城管队员重点巡查,现在开车占道的流动摊贩少多了。”
负责此段巡查的城管队员王仁东坦言,安装了物理隔离桩能够一定程度减少车辆占道经营,但也有部分流动摊贩躲避执法“打游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都是采取加密巡查频次、延时错时工作,和流动摊贩‘交朋友’,以宣传、教育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交流,获取他们的信任,引导其进入附近市场和便民服务点规范经营。”王仁东说。
“一直以来,流动商贩占道经营,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是市容秩序管理的‘短板’,既影响市容市貌,又给市民带来不便。”旌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晓林表示,设置物理隔离桩仅仅只是解决市容乱象其中一项举措,接下来,该局还将采取更多适宜当地的城市管理新举措,展现城市管理中“疏堵结合、民生优先”的智慧,同时加强执法力量和日常巡逻,纠正各类摊贩违规占道经营,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努力提升辖区环境品质,以实实在在的便利赢得更多市民口碑。
发布日期: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