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重庆首次登顶“消费第一城”
今年1—2月社零总额达2831.83亿元
文章字数:1,313
  □本报记者 胡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既是城市消费能力的体现,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最近,各地公布今年1—2月社零总额,重庆以2831.83亿元的成绩,首次超过上海,成为中国消费总额最高的城市。
  此次登顶“消费第一城”,可视为重庆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重庆做对了“三件事”。
  首先是打造消费新场景。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位于渝北区的紫薇路凭借独特的“市井烟火气”与“潮流消费力”双重引力,呈现“人从众”的火热场景。
  2019年,渝北区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启动紫薇路改造工程,通过“硬件升级+文化赋能+业态重构”三步,让老街焕发新生,成为年轻人“打卡”地,实现月均人流量超50万人次。
  为打造消费新场景,重庆对城市特色资源进行地毯式挖掘,利用“8D魔幻城市”的独特地域特色,打造出“江崖街洞天”(江岸、步道、后街、洞穴、天台)的多样态消费空间体系,向天空要空间、向江岸要价值,让新场景带动消费突围,重绘城市商业地图。
  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市已打造“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消费场景286处,带动沿线商铺租金增长15%—20%。
  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是重庆消费增长的另一主因。
  首店经济是城市商业蓬勃发展的风向标,是最能彰显城市消费国际范的重要指标,也是带动消费的强大动力。
  去年初,重庆印发《支持首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10个部门联合发力,15条政策举措真金白银扶持助力首店经济发展。
  不久前,重庆市商务委又发布《2025年首店首发经济支持政策申报指南》,对符合条件的商业管理运营商、第三方机构及首发首秀主办方等,依标准评审后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奖励。
  一揽子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吸引了众多品牌首店落户重庆。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重庆累计举办各类首发首秀活动120余场,集聚落地品牌首店892个。
  今年,在重庆市拟开业的商业项目中,重庆光环花园城将引入沉浸式生态场景与区域首进品牌;龙湖龙兴天街计划引入超100家区域首店;悦来汇定位艺术生态商业公园将打造保税艺术品交易等创新模式……
  纷至沓来的首店,带来的不仅是流量,也是红利,随着更多首发首店项目落地和政策深化,重庆将进一步巩固在全国消费版图中的竞争力。
  推动县域商业崛起也是重庆消费增长的一大主因。
  消费“下沉”县域,是拉动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重庆市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激活农村消费“蓄水池”。今年1—2月,重庆市乡村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4.2%,增速超过了城镇消费市场。
  县域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在中心城区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重庆的县域商业也在加速崛起。
  以奉节县为例,该县通过“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将脐橙、腊肉等农产品直供城市餐桌。奉节脐橙通过电商平台单日销量突破10万单,带动农民增收超2亿元。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供应链,更通过消费升级反哺农业生产。
  垫江县小山村通过搭建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创建村集体经济品牌“甜土渝礼”,将柑橘、土鸡、干辣椒等农特产品推向全国;綦江区东溪镇通过改造古镇商业街区,打造集“休闲、旅游、购物、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商贸中心;武隆区通过《印象武隆》演出,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类似案例在重庆各区县屡见不鲜。
发布日期: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