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非遗“染”靓乡村 文创经济带富乡亲
文章字数:1,225

王艺衡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从乡村咖啡起步,再到收获“文创基地”称号,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逐渐完成蜕变,成为颇有名气的“网红村”。在高槐村内,染云山房时尚生活馆也因其独特的文艺范和沉浸式文化体验,成为众多游客争相打卡之地。
近日,记者踏入染云山房,浓厚的艺术气息便扑面而来。一件件采用扎染技艺制作的衣物、饰品和玩偶整齐陈列在货架上,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布艺画错落有致地挂在墙上,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走进民宿,从床品到装饰,扎染元素无处不在,让人沉浸在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之中。一旁的咖啡厅宁静雅致,扎染作品与四周布置巧妙融为一体,透过窗户,室外优美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2012年,胡榕作为第一批“新农人”,怀揣着创业梦想回到家乡高槐村,经营着一家咖啡店。随着高槐村乡村咖啡的市场需求逐渐饱和,胡榕开始思考如何为家乡留下更具特色、更有价值的东西。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将植物染引入高槐村。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胡榕四处走访学习,深入了解植物染工艺,与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交流。2017年,胡榕以植物染为依托,以艺创融合为理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高槐村建立了染云山房。
随着业态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染云山房最终成为了一家集植物染手作体验、文创、咖啡、度假民宿为一体的时尚生活馆。胡榕笑着介绍道:“现在我们最受欢迎的,还是植物染手作体验。很多游客专程前来,亲手体验植物染的奇妙过程,亲手染色、晾晒,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乐趣。看着大家带着亲手制作的作品满意而归,我由衷地感到开心。”
作为四川扎染非遗传承人,胡榕在创新产品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非遗传承。她定期举办植物染技艺培训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染爱好者。
如今,染云山房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也为高槐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染云山房直接带动周边务工10余人,同时带动居家灵活就业50余人,人均月增收达3000余元。
染云山房工作人员金春宏说:“我在染云山房已经待了2年多了,除了日常的工作,我还担任胡老师的助教,在这里上班我很开心,很喜欢这种宁静的氛围。”
据了解,目前在高槐村,像染云山房这样艺创融合的乡村旅游业态有10余个。2024年,高槐村的文创产业营业额达1000万元。文创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高槐村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
东湖街道高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波介绍:“染云山房是高槐村文创产业的品牌项目之一,它不仅为村子带来了新的活力,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净表示,街道一直支持新农人投身乡村建设,将扎染、潮扇、陶艺、民谣音乐等文化业态融入乡村产业,打造特色文旅品牌,“这不仅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涵养了良好乡风,也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东湖街道将继续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高槐村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日期: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