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南充市蓬安县:
改造“巴掌田” 鼓起“粮袋子”
文章字数:1,744

  □汪泽民 本报记者 黄韬 文/图
  连日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田间地头一派火热景象,挖掘机穿梭作业,施工人员正抢抓农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蓬安正以此为契机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高水平规划、高效率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护、高效益利用,在丘区大地上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昔日零碎“巴掌田”,逐渐变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田、增收田。
  清晨的薄雾中,在罗家镇泥巴寺村,一场现代农业变革正悄然发生——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2596亩土地已完成田块调形,田间道路、水渠、山坪塘等基础设施正加速完善。
  “过去这些‘巴掌田’连拖拉机都进不来,现在田成方、路相通,农机能开到田埂边,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亩均增产超100斤。”泥巴寺村党支部书记陶丽娟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规整的千亩良田难掩激动。
  近年来,蓬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速度“拉满”。徐家镇太阳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基本竣工,春耕生产正常进行;金甲乡白石包村坡地削平成方块田,无人机群盘旋空中精准撒播肥料,3小时作业500亩;巨龙镇龙云寺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出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在今年小春生产中,该村全部采用了高产品种和机械化作业……
  2025年,蓬安县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9万亩,基本完成43.85万亩试点建设任务。同时该县因地制宜,遵循“宜大则大、宜梯则梯、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的建设原则,分类抓好田(地)块整治,合理布局渠网路网,有效推进土壤改良,努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区示范。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完成,我们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月考评’工作机制,保障质量、进度与安全。”蓬安县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组织267个班组、2400余名工人加紧施工,全力保障6月底前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
  据悉,为有力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蓬安县建立县、乡、村、国企、群众“五位一体”推进体系,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全域谋划,针对平坝区和坡台地分类谋划,注重专家理念和群众意见多方谋划,实现每一块田土设计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统筹协调、高效推进、资金保障、实时验收、常态监督等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建得快、建得好。
  近日,在睦坝镇武胜村的农田管护公示栏前,村党支部书记沈勇手持巡护记录本说道:“每周至少巡查两次,沟渠堵塞、产业道损坏都要及时上报。”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用好。为此,该县出台《蓬安县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办法》,建立健全以“县级主导、乡镇(街道)负总责、村(社区)为主体、受益户具体负责”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同步举办高标准农田管护培训班,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综合管护能力。
  随着蓬安县高标准农田陆续建成,粮食生产与乡村振兴实现“双丰收”。
  “我们村里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油菜和小麦是省市农科院专家推荐的优良品种。”小板桥村党支部书记韩晓春告诉记者,他们村的高标准农田采取粮油复合种植,全面提升了耕作效率、作物产量和质量,粮食总产量将增加15%以上。
  今年3月,蓬安县睦坝镇举办和美乡村万亩油菜花赏花季活动,不仅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成为撬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活动期间,睦坝镇通过“油菜花田+特色体验”模式,打造了集赏花、娱乐、美食于一体的消费场景,为当地带来了多重经济效益。
  睦坝镇农旅融合与产业升级的双重蝶变,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释放的强大动能。从2016年起,该镇便利用各类涉农项目进行耕地改造,建设的蓬安县睦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三星级农业园区。因耕地改造早、高标准农田建成比例高、两季轮作模式成熟,睦坝镇的土地十分抢手,规模化经营成主流。土地流转后,农民收益显著增加,园区常年务工人数超300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超1万元。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在多方联动中凸显。作为蓬安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充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构建覆盖农资供销、农机服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各方利益紧密联结,让服务主体、种植业主、广大农户三方受益,真正实现了多赢、共赢。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全县培养持证农机手600余名,300余名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发布日期: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