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四川一季度消费者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出炉
文章字数:2,005
□本报记者 马工枚
近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布2025年一季度消费者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省各级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5639件,解决11672件,投诉解决率74.6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14.08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消费者获得加倍赔偿金额2.33万元;接受消费者咨询6900人次。
质量投诉较同年显著下降
从投诉性质方面看,一季度的消费者投诉案件中,涉及质量问题方面的投诉案件 5151 件,占总量的32.94%;售后服务问题3100件,占19.82%;价格问题1610件,占10.29%;虚假宣传问题1594件,占10.19%;合同问题1591件,占10.17%;安全问题1095件,占7.00%;假冒问题204件,占1.30%;计量问题165件,占1.06%;人格权益问题101件,占0.65%;其他问题(涉及多项投诉性质或难以归类的投诉问题)1028件,占6.57%。数据显示,商品与服务质量问题虽仍以32.94%的占比居于投诉首位,但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6.48个百分点,降幅位居各类投诉之首,反映出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与行业质量管控的阶段性成效。售后服务问题投诉占比同比攀升5.57个百分点至19.82%,增幅在各类投诉中最为突出,暴露出经营者在售后响应机制、服务标准等方面仍需提升。
从商品种类方面看,食品类、家用电子电器类和服装鞋帽类消费者投诉居前三位。与2024年同期相比,家用电子电器类消费投诉上升趋势明显,而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等呈下降趋势。
从服务种类方面看,生活、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电信服务的消费者投诉居前三位。与2024年同期相比,电信服务投诉占比从0.51%飙升至4.51%,增幅达4.00个百分点;教育培训服务与金融服务投诉占比也呈快速攀升态势,显示新兴服务领域的消费矛盾亟待关注。而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占比大幅回落8.04个百分点,销售服务、旅游服务等传统领域投诉有所缓解。
售后服务居各类投诉之首
一季度售后服务投诉共3100件,占比19.82%,同比上升5.57%,居各类投诉之首。其突出问题集中在:服务效能不足,如客服推诿、响应滞后;维修与退换货争议,包括故障反复未根治、商家拒绝履行退换承诺、维修费用不透明;数据安全风险,表现为售后环节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维修导致设备内数据丢失且未提前警示;服务渠道梗阻,如官网、APP投诉入口缺失,客服电话形同虚设,要求提供无关证明或重复描述问题等。
与2024年同期相比,家用电子电器类消费投诉上升趋势明显,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占投诉总量比为11.28%,同比上升了4.46%,再度成为商品类消费投诉热点。此类投诉问题集中表现为:性能故障高发,如空调制冷失效、电视黑屏、洗衣机漏水等基础功能异常;安全隐患突出,部分产品存在漏电、起火等质量缺陷;宣传承诺不实,实际功能与节能省电等卖点严重不符;售后响应低效,如维修拖延、反复检修未根治、维修报价虚高或未提前告知费用,以及商家以“人为损坏”为由推诿退换责任;安装服务失范,如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未按约定时间配送等。
当前,消费者热衷在各大网络平台、直播间、小程序中购买商品和服务,在享受网络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产生的消费投诉居高不下。此类投诉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与货不对板,商家利用直播话术、图文详情页夸大商品功效或服务品质,实际交付内容与宣传承诺存在显著差距;格式条款模糊化处理,用户协议中退换货规则、免责声明等关键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售后服务体系薄弱,消费者维权时遭遇客服推诿、换货周期冗长、多次沟通无实质进展等问题。
在四川省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投诉量同比攀升,突出问题表现为: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部分医美机构通过“7天祛斑”“一次成型”等话术吸引客源,甚至伪造术前术后对比图加剧消费者容貌焦虑,但实际效果与承诺严重不符;预付卡债务“金蝉脱壳”乱象频发,经营者通过“老店转让-新店开张”模式,逃避预付卡债务,新的接盘方以未继承债权债务为由拒绝履行义务;术后修复困境,医美商家操作失误导致皮肤过敏、疤痕增生等问题后,消费者常陷入修复责任认定及费用分担争议;合同文本的文字游戏,商家单方面设置“最终解释权归本机构所有”“服务后概不退款”等格式条款。
当下,婚介服务作为连接单身人士的桥梁,为众多渴望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婚介服务消费市场尤其火爆。然而,随着婚介行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乱象也日益凸显,如:以优质资源、高成功率、包成功为噱头,收取高额会员费;安排内部人员冒充相亲对象,诱导付费升级服务;刻意模糊合同细则,隐匿服务内容与退款规则,当消费者要求退款时,收取高额违约金等,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春节期间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也是酒店民宿预订的旺季,酒店民宿作为旅行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服务质量与消费体验感紧密相连。随着出行人数激增,酒店民宿服务因退改规则缺位、不可抗力认定僵化引发的消费争议矛盾凸显,突出表现为:消费者因突发疾病、极端天气、交通管制等客观原因申请退订时,遭遇“一律不可取消”“扣除全款违约金”等霸王条款;部分商家与直播平台合作销售时隐匿退改规则,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近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布2025年一季度消费者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省各级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5639件,解决11672件,投诉解决率74.6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14.08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消费者获得加倍赔偿金额2.33万元;接受消费者咨询6900人次。
质量投诉较同年显著下降
从投诉性质方面看,一季度的消费者投诉案件中,涉及质量问题方面的投诉案件 5151 件,占总量的32.94%;售后服务问题3100件,占19.82%;价格问题1610件,占10.29%;虚假宣传问题1594件,占10.19%;合同问题1591件,占10.17%;安全问题1095件,占7.00%;假冒问题204件,占1.30%;计量问题165件,占1.06%;人格权益问题101件,占0.65%;其他问题(涉及多项投诉性质或难以归类的投诉问题)1028件,占6.57%。数据显示,商品与服务质量问题虽仍以32.94%的占比居于投诉首位,但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6.48个百分点,降幅位居各类投诉之首,反映出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与行业质量管控的阶段性成效。售后服务问题投诉占比同比攀升5.57个百分点至19.82%,增幅在各类投诉中最为突出,暴露出经营者在售后响应机制、服务标准等方面仍需提升。
从商品种类方面看,食品类、家用电子电器类和服装鞋帽类消费者投诉居前三位。与2024年同期相比,家用电子电器类消费投诉上升趋势明显,而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等呈下降趋势。
从服务种类方面看,生活、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电信服务的消费者投诉居前三位。与2024年同期相比,电信服务投诉占比从0.51%飙升至4.51%,增幅达4.00个百分点;教育培训服务与金融服务投诉占比也呈快速攀升态势,显示新兴服务领域的消费矛盾亟待关注。而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占比大幅回落8.04个百分点,销售服务、旅游服务等传统领域投诉有所缓解。
售后服务居各类投诉之首
一季度售后服务投诉共3100件,占比19.82%,同比上升5.57%,居各类投诉之首。其突出问题集中在:服务效能不足,如客服推诿、响应滞后;维修与退换货争议,包括故障反复未根治、商家拒绝履行退换承诺、维修费用不透明;数据安全风险,表现为售后环节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维修导致设备内数据丢失且未提前警示;服务渠道梗阻,如官网、APP投诉入口缺失,客服电话形同虚设,要求提供无关证明或重复描述问题等。
与2024年同期相比,家用电子电器类消费投诉上升趋势明显,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占投诉总量比为11.28%,同比上升了4.46%,再度成为商品类消费投诉热点。此类投诉问题集中表现为:性能故障高发,如空调制冷失效、电视黑屏、洗衣机漏水等基础功能异常;安全隐患突出,部分产品存在漏电、起火等质量缺陷;宣传承诺不实,实际功能与节能省电等卖点严重不符;售后响应低效,如维修拖延、反复检修未根治、维修报价虚高或未提前告知费用,以及商家以“人为损坏”为由推诿退换责任;安装服务失范,如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未按约定时间配送等。
当前,消费者热衷在各大网络平台、直播间、小程序中购买商品和服务,在享受网络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产生的消费投诉居高不下。此类投诉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与货不对板,商家利用直播话术、图文详情页夸大商品功效或服务品质,实际交付内容与宣传承诺存在显著差距;格式条款模糊化处理,用户协议中退换货规则、免责声明等关键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售后服务体系薄弱,消费者维权时遭遇客服推诿、换货周期冗长、多次沟通无实质进展等问题。
在四川省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投诉量同比攀升,突出问题表现为: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部分医美机构通过“7天祛斑”“一次成型”等话术吸引客源,甚至伪造术前术后对比图加剧消费者容貌焦虑,但实际效果与承诺严重不符;预付卡债务“金蝉脱壳”乱象频发,经营者通过“老店转让-新店开张”模式,逃避预付卡债务,新的接盘方以未继承债权债务为由拒绝履行义务;术后修复困境,医美商家操作失误导致皮肤过敏、疤痕增生等问题后,消费者常陷入修复责任认定及费用分担争议;合同文本的文字游戏,商家单方面设置“最终解释权归本机构所有”“服务后概不退款”等格式条款。
当下,婚介服务作为连接单身人士的桥梁,为众多渴望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婚介服务消费市场尤其火爆。然而,随着婚介行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乱象也日益凸显,如:以优质资源、高成功率、包成功为噱头,收取高额会员费;安排内部人员冒充相亲对象,诱导付费升级服务;刻意模糊合同细则,隐匿服务内容与退款规则,当消费者要求退款时,收取高额违约金等,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春节期间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也是酒店民宿预订的旺季,酒店民宿作为旅行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服务质量与消费体验感紧密相连。随着出行人数激增,酒店民宿服务因退改规则缺位、不可抗力认定僵化引发的消费争议矛盾凸显,突出表现为:消费者因突发疾病、极端天气、交通管制等客观原因申请退订时,遭遇“一律不可取消”“扣除全款违约金”等霸王条款;部分商家与直播平台合作销售时隐匿退改规则,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发布日期: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