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用专业之能托举幸福之家
—— 成都市青白江区“万家和睦计划”备受关注与好评
文章字数:1,362
  □张紫玉 本报记者 康立维
  面对家庭矛盾,“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不是压抑感受,而是让爱在理性中流动。成都市青白江区怡湖社区刘女士一家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曾是经常爆炸的“火药桶”,今年3月参加“万家和睦计划”心理咨询“双向倾听”工作坊后,“表达情绪不是情绪化表达”成为家庭共识,在处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不再是激烈的争吵,而是约定通过每周“家庭会议”,与孩子一起充分沟通解决。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用专业托举民福。今年3月,青白江区妇联与区妇幼保健院共同承办区委、区政府“家门口微民生”事项——“万家和睦计划”,以专业服务托举家庭新幸福,40余个家庭重拾欢笑,16名青少年走出情绪阴霾,9对夫妻重拾沟通“密码”,30余位家长学会“双向倾听”。“万家和睦计划”首期成功举办,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与好评,许多市民纷纷致电咨询,有意参与。
  “万家和睦计划”,作为“家门口微民生”民生实事之一,青白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妇联精心策划,精细实施,重点聚焦家庭心理健康与关系修复,通过专业服务帮助居民化解家庭矛盾、提升抗压能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温暖力量。
  专业团队护航 服务形式多元
  “万家和睦计划”由2名华西医院专家领衔指导,全省首家妇幼系统心身病房服务团队牵头,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提供情绪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修复等个性化服务。项目服务形式涵盖个案咨询、远程援助、入户服务及公益讲座等,其中每户或个人可享1—3次免费服务,特殊个案还可额外获得专家指导支持。
   以专业之“心” 解千家之“结”
  “万家和睦计划”首期有80个家庭及个人得到专业化的帮助与服务。涉及夫妻关系、亲子沟通、孩子教育、情绪压力、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等个人及家庭的发展需要和困扰疏解。
  以专业之“心”,解千家之“结”。“万家和睦计划”首期交出“三个看见”的温暖答卷。一是看见孩子的笑容:16名青少年走出情绪阴霾,家庭课堂让亲子关系“破茧重生”。二是看见家长的成长,从“焦虑怒吼”到“耐心倾听”,30余位家长学会与孩子“双向奔赴”。三是看见夫妻的破冰,9对伴侣重拾沟通“密码”,让爱在柴米油盐中再次流动。
  “以前总怪孩子不听话,后来才明白,是我没听懂他的‘心声’。”王女士首期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后,亲子冲突减少80%。
  “结婚十年,这次交流让我们又找回了谈恋爱的感觉!”张先生夫妇通过访谈交流修复了夫妻关系,重燃婚姻热情,对“万家和睦计划”赞不绝口。
  延伸服务触角 扩大覆盖范围
  针对首期服务的实际情况,项目团队认真梳理,细化举措,延伸服务触角,扩大覆盖范围。4月7日,第二期服务正式启动,将重点强化三类服务:一是针对学生群体及家庭,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协同教育部门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助力快乐成长。二是针对“三新”领域从业人员及家庭,开展职业压力舒缓、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助力家庭健康发展。三是针对特殊人员及家庭,比如居住地离城区较远的村(社区)居民,开通远程咨询服务,对重点家庭开展入户服务,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打通项目服务“最后一公里”。
  青白江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家,是生命最初的港湾,更是幸福永恒的归处。未来将立足妇联职能职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更贴心的服务、更丰富的形式,把“万家和睦计划”这一民生实事抓细抓实抓好,让幸福的种子在万家灯火中生根发芽,共同守护每个家庭的温暖日常。
发布日期: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