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妙笔意纵横 浓墨绘春秋
文章字数:2,832


肖朝德(四川成都)
草长莺飞,百花争放,四月的天府大地格外美丽。在牡丹故里成都彭州市,我们有幸见到了著名山水画家朱代林。
作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巴蜀诗书画研究会画家、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代林总是保持着一名画家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说:“工人用优良产品说话,农民拿粮食产量说话,画家要把画笔拿稳握好,用作品说话。画出来的作品,要对历史和社会负责,要对良知和人民负责,要传递正能量,用画笔去讴歌美善,鞭挞丑恶,用画笔去描绘祖国的美好河山,用画笔去赞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去歌颂勤劳智慧的中国人。”
20世纪60年代,朱代林随父母离开了从小生活的美丽山城重庆,来到四川宜宾南溪的一个山区工厂。从小就热爱绘画艺术的他,被南溪壮美的山川河流深深吸引,他用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素描等表现手法展现出南溪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
16岁的时候,朱代林进厂当上了一名翻砂工,后来由于他的绘画特长,被厂领导慧眼识珠,成为厂里的一名美工,从此开启了艺术人生路。全厂一切的美术工作都由他一个人包揽,由于工作出色,厂领导惜才,保送他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学习。通过几年的系统性学习,朱代林有幸接受到吴冠中、常沙娜、王国强、李小飞、王玉良等全国顶尖大师的教诲,这也对他后来的绘画谋篇布局,无论是山水、人物、花卉、造型等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光阴似箭,斗转星移,经过艺术长河里几十年的锤炼和磨砺,朱代林的绘画艺术突飞猛进。
2007年,他所在的单位搬迁到素有“蜀中牡丹,天彭第一”的彭州市。这里是川西平原与龙门山脉的交汇处,有风景如诗如画的丹景山牡丹故里,有宝山银厂沟山川秀丽的高山峡谷,有一望无际的川西大平原;这里人文景观丰富,文化艺术氛围浓厚,这些都给了朱代林绘画创作灵感的源泉。于是,他用脚步丈量着彭州的山山水水,用眼睛去寻找大川大河,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画笔去记录大美彭州。唐代诗人高适在《赴彭州山行之作》中就赞美彭州灵动秀丽的山川:“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雪,林色可忘饥。”真乃“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让人置身绿水青山的大美怀抱之中。朱代林上百次地跋涉于彭州的大自然中,不放过每一寸彭州景点,山川河流都记录在他的速写本里,作为山水国画创作的源泉。他将水墨丹青的灵感,挥毫于宣纸之上,用心用情去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除了学院大师的教诲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朱代林的良师益友,是创作的根和魂。他在当地写生之余,常纵游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常跋涉于荒郊绝壁,阅尽山川之曲折变化。近十年来再看他的山水画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硕果累累。《蟠龙新村》《云烟深鞄》等都为读者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诗意山水的大门,引领我们在墨色与线条的世界里,领略自然之美、感悟生命之韵。
笔墨勾勒山水魂
朱代林的山水画,在笔墨运用上尽显深厚功底。以《蟠龙新村》为例,画家运用丰富多变的线条来勾勒山峦的轮廓与纹理。中锋、侧锋、逆锋交替使用,线条或刚劲挺拔,表现出岩石的坚硬质感;或婉转流畅,描绘出山脉的绵延起伏。墨色的运用更是精妙绝伦,通过浓墨重彩的点染,山体的立体感与厚重感跃然纸上。近处的山体,以浓重的墨色突出其坚实与沉稳,而远处的山峦则用淡墨晕染,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近实远虚”的空间原则。
在《云烟深鞄》中,他对于笔墨的掌控更加洒脱自如。画面中,树木的枝叶用细碎的笔触和浓淡不一的墨色来表现,有的地方墨色浓重,展现出树叶的茂密;有的地方则用淡墨轻描,似有微风拂过,树叶若有若无地摇曳。河流的描绘则以简洁的线条和淡墨的渲染,表现出水流的灵动与清澈。他通过笔墨的巧妙组合,将山水的神韵与气质精准地传达出来,使观者仿佛能触摸到山水的肌肤,感受到其内在的生命力。
构图营造意境美
构图是朱代林山水画中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在《蟠龙新村》里,画家采用了高远与深远相结合的构图方式。画面中,高耸的山峰占据了主要位置,给人一种巍峨壮观、直插云霄的视觉冲击,这是高远构图带来的气势。而层层递进的梯田与错落有致的村屋,则沿着山势向远处延伸,引导观者的视线深入画面,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空间感,此为深远构图之妙。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展现了自然山水的雄伟壮丽,还融入了人类生活的痕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色彩渲染情韵长
色彩在朱代林的山水画中,虽不像西方油画那样浓烈艳丽,但却有着独特的东方韵味。在《蟠龙新村》中,画家以墨色为主调,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淡彩。山体的部分,在墨色的基础上,用淡淡的赭石色来表现山体受光的部分,增加了山体的层次感和质感。村落中的房屋,以简洁的色彩勾勒,橙色的屋顶与白色的墙壁相互映衬,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下,显得格外醒目,既突出了人类居住环境的温馨与祥和,又与自然山水的色调相得益彰,传达出一种宁静、质朴的生活情韵。
文化内涵寄情思
朱代林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画家内心情感与文化思考的寄托。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影响。在《蟠龙新村》中,村落与山水的和谐共存,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依赖,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画家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中田园情怀的眷恋。
气势恢宏的山水乐章构成匠心独运的美感,朱代林以高远之法架构起整个画面,如同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序曲,将群山的巍峨壮阔徐徐铺陈。连绵山峦似灵动的音符,层层叠叠延展向远方。近景处,陡峭山峰拔地而起,岩石纹理犹如岁月镌刻的密码,清晰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中景与远景,云雾似轻柔的纱幔,缭绕于山峦之间,巧妙分隔又相互勾连,增添了画面的丰富层次与深邃感。错落点缀的建筑,宛如跳跃其间的美妙和弦,为这幅宏大山水画卷融入人文气息,使自然与人文和谐共鸣,奏响磅礴灿烂的山水乐章。
细腻灵动的一枝一叶彰显出艺术家的深厚造诣。于山峦描绘,浓墨重笔勾勒岩石轮廓纹理,恰似刻刀雕琢,凸显山岩坚硬质感与沧桑厚重;淡墨晕染,则如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赋予山体立体层次,仿若能触摸到岁月痕迹。云雾的呈现,画家以轻盈飘逸之笔触,借淡墨与留白之妙法,营造出空灵缥缈之境,似真似幻,如梦如烟,观者仿若踏入云端,身临仙境。建筑线条简洁流畅,却不失古朴典雅之韵,红墙黛瓦于墨色山水间熠熠生辉,是朱代林对细节的精妙把控,亦是对传统技法的娴熟传承与创新演绎。
朱代林的山水画以其精湛的笔墨技巧、巧妙的构图方式、淡雅的色彩运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画卷。他在传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探索,用画笔诠释着对自然、对生活、对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感悟。我们既能领略到山水的壮美与灵秀,又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与升华。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朱代林将继续以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理念,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绝伦的山水佳作,让我们在墨韵山河间,品味岁月的悠长与美好。
发布日期: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