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本版导读

点亮精神康复者希望之光
成都市青白江区深入推进“精康融合行动”交出亮眼答卷
文章字数:1,000
  □米昌林 本报记者 康立维
  2024 年以来,青白江区深入推进四川省“精康融合行动”,秉持“以人为本、关爱健康、全面康复”理念,着力创新机制,细化举措,优化服务,积极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新路径,用创新与责任交出了一份温暖而亮眼的答卷。
  康复服务多元开花
  “精康融合行动”推进过程中,青白江区各街道(镇)复元驿站围绕精神康复者及家属所需所盼,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城厢镇以体验式融合为抓手,将舞龙、音乐等活动融入康复治疗,让传统文化与艺术成为康复的催化剂;大同镇搭建“无障碍复元体系”,从个人、家庭、朋辈、社区四个维度发力,全方位助力康复者回归社会;大弯街道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民政、残联、社会组织等协同的多元化协作网络,打造专业基层康复队伍。弥牟镇“心愈坊·筑梦工坊”聚焦就业康复,为精神康复者量身定制从心理治疗到职业培训、就业支持的全链条服务;清泉镇借传统节日开展“假日多元赋能”活动,将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与康复相结合,提升康复者社交与适应能力;福洪镇创新“政社合作联动模式”,以音乐治疗为纽带,搭建起独特的社交能力训练平台。
   康复成果惠及多方
  “精康融合行动”重在康复,要在融合。青白江区坚持“两手抓”,联动多部门构建起完善的康复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持续性的关怀,以实实在在的康复与融合新成效,带给精神康复者新的希望。通过综合评估、技能培训、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患者逐步恢复生活与工作能力,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丰富的社会活动让康复者走出封闭,减少了社会隔离感,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为回归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精康融合行动”实施以来,专业的康复服务不仅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还通过家属培训,提升家庭支持能力。
   康复模式各界点赞
  青白江区“精康融合行动”直达基层社区和精神康复者及家属,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把这项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这一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患者家属感慨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亲人康复的希望,也学到了科学照护的方法。”社区工作者表示,多元化的康复模式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让精神康复者真正融入了社区大家庭。专家也指出,青白江区的实践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其创新模式与协同机制极具推广价值。
  青白江区“精康融合行动”的成功实践,不仅点亮了精神康复者的希望之光,更为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提供了鲜活经验,彰显了社会关爱与人文温度。
发布日期: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