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充电桩交了钱却用不了?消委助力开启集体诉讼维权路
文章字数:1,117
  □本报记者 马工枚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成了车主的“刚需”。然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价格不透明、充值容易退余额难、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然后收取高额停车费等乱象也随之而来。近日,记者从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了解到一起这样的消费案例。
  2024年6月,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叙永县消委会)陆续收到黄先生等7名消费者的投诉。消费者反映,自2021年起通过“云智充”APP预存费用并充电,但近期发现该APP及充电桩均无法使用,按平台公告流程申请退费也未果。
  经叙永县消委会调查,该充电桩属于某物联技术有限公司,由孔某开办的叙永县某新能源推广中心在当地进行合作推广使用。调解过程中,经营者孔某以与某物联技术有限公司终止合作为由,拒绝承担退款责任,让消费者自行联系平台退费。而该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则称平台运营正常,退费责任应由孔某承担,双方互相推诿致调解失败面临僵局,泸州市、叙永县两级消委会作为支持起诉人,支持黄先生等7名消费者向法院提起诉讼。2024年11月13日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孔某是某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泸州地区的合伙人,根据合作协议应当履行责任,消费者充值后应享有充电桩使用的权利,现无法使用要求退款的诉讼请求合法有据,予以支持。当日,经法官调解并释明法律关系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经营者退还全部预付费,并表示黄先生等7人可在现使用的充电桩免费充电抵扣赠费部分。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表示 预付式消费纠纷中,经营者停业或“跑路”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的现象频发,部分不良商家甚至通过更换主体逃避责任,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本案作为全省首例消委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案例,为破解群体性预付式消费纠纷提供了新路径。消委会在其中发挥核心枢纽作用,从调解介入到支持起诉全程参与,精准援引法律条文为消费者构建维权论据,通过出庭举证质证,从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双重维度为消费者争取权益,充分彰显了消委会作为法定维权组织的责任担当与法治实践能力。在此,也提醒消费者在进行预付消费时,要充分了解相关合同条款,防止出现因预付消费卡的合同履行地点、有效期限、优惠内容、能否退卡或转卡、违约责任的承担等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发生争议。同时要妥善保留相关证据,及时留存与商家工作人员的沟通记录,如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等;注意保存预付款协议、广告宣传册页、付款凭证等;避免因过度预存造成损失,同时定期核实个人消费记录,及时止损等。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才能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充电桩价格的透明度和服务的质量,有必要对充电桩的各类小程序和APP进行统一监管,确保充电桩的电费、服务费清晰明了。
发布日期: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