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多措并举 助农增收见实效
文章字数:1,152
□本报记者 吕婕
四川省绵阳市供销社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重要要求,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在联农带农助农增收上作出供销贡献。
多措并举促进农产品销售
积极组织展销活动。抢抓假日经济、会展经济、节庆经济机遇,先后组织30余家企业、60多类名优特农产品参与各类展销活动,销售额300余万元,惠及千余农户、200余脱贫户。
大力拓展外销渠道。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开门开放、联合合作”独特优势,遴选20多个品类,80多个单品上架山东多地商超,形成“绵品出川”常态化展销。通过参加“绵品出海—非洲行”经贸活动,首次打通海外销售渠道。
创新开展直采直销。将“数字供销”和“新零售”业态链接,采用“产地直采+仓储分装+社区柜投放”模式,在人口密集的小区、办公区、企业布局建设“绵小供”智慧生鲜微市场16个,投放货柜53台,直采直销本地生鲜农产品近300万元。
线上线下融合促销。开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3个、社区超市5个、惠民食堂4个、供销集市1个,全年销售农产品800余万元。更新升级“绵州珍宝”微店,上新绵阳有机、非遗、地标等农特产品55种。组织46家企业、653个产品入驻“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促销脱贫地区农产品近2000万元。
深耕细作农业社会化服务
推广农资集采直供服务。通过带量采购,增强对农资厂家的议价能力,60%的进销价差收益直接惠及村集体和农户。全市参与化肥集采直供村集体213个,去年通过农资集采直供服务帮助村集体创收200多万元,助农降本增效300多万元。
强化土地托管服务。依托基层供销社和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定制式”单托管等耕、种、管、收、储、购、销服务。
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通过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阳光公开交易,大力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收益,也有效防止了基层小微腐败。2024年,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1024宗,村集体和农户实现财产性收入1.98亿元,其中通过竞争性溢价获益500多万元。
拓展“供销+”服务。承担“绵州农房增信贷”“蜀农一卡通”试点任务,创新开展“供销+金融”“供销+政务服务”“供销+文旅”“供销+基层治理”等。
争取纳入地方特色促农措施
统计调查系统核算本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参考样本调查户的采样数据,最后根据宏观经济指标、特色促农增收措施、分户基础数据加权汇总计算得出。绵阳市供销社联合市统计调查大队,深入10个基层供销社、3个为农服务中心,实地调研供销社系统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情况、通过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情况、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帮助农民增加财产净收入情况,供销助农增加经营性收入的特色做法被市统计调查大队纳入《绵阳2024分市县农村居民收入评估报告》,充分彰显了绵阳供销在农村居民增收方面的贡献。
四川省绵阳市供销社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重要要求,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在联农带农助农增收上作出供销贡献。
多措并举促进农产品销售
积极组织展销活动。抢抓假日经济、会展经济、节庆经济机遇,先后组织30余家企业、60多类名优特农产品参与各类展销活动,销售额300余万元,惠及千余农户、200余脱贫户。
大力拓展外销渠道。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开门开放、联合合作”独特优势,遴选20多个品类,80多个单品上架山东多地商超,形成“绵品出川”常态化展销。通过参加“绵品出海—非洲行”经贸活动,首次打通海外销售渠道。
创新开展直采直销。将“数字供销”和“新零售”业态链接,采用“产地直采+仓储分装+社区柜投放”模式,在人口密集的小区、办公区、企业布局建设“绵小供”智慧生鲜微市场16个,投放货柜53台,直采直销本地生鲜农产品近300万元。
线上线下融合促销。开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3个、社区超市5个、惠民食堂4个、供销集市1个,全年销售农产品800余万元。更新升级“绵州珍宝”微店,上新绵阳有机、非遗、地标等农特产品55种。组织46家企业、653个产品入驻“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促销脱贫地区农产品近2000万元。
深耕细作农业社会化服务
推广农资集采直供服务。通过带量采购,增强对农资厂家的议价能力,60%的进销价差收益直接惠及村集体和农户。全市参与化肥集采直供村集体213个,去年通过农资集采直供服务帮助村集体创收200多万元,助农降本增效300多万元。
强化土地托管服务。依托基层供销社和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定制式”单托管等耕、种、管、收、储、购、销服务。
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通过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阳光公开交易,大力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收益,也有效防止了基层小微腐败。2024年,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1024宗,村集体和农户实现财产性收入1.98亿元,其中通过竞争性溢价获益500多万元。
拓展“供销+”服务。承担“绵州农房增信贷”“蜀农一卡通”试点任务,创新开展“供销+金融”“供销+政务服务”“供销+文旅”“供销+基层治理”等。
争取纳入地方特色促农措施
统计调查系统核算本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参考样本调查户的采样数据,最后根据宏观经济指标、特色促农增收措施、分户基础数据加权汇总计算得出。绵阳市供销社联合市统计调查大队,深入10个基层供销社、3个为农服务中心,实地调研供销社系统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情况、通过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情况、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帮助农民增加财产净收入情况,供销助农增加经营性收入的特色做法被市统计调查大队纳入《绵阳2024分市县农村居民收入评估报告》,充分彰显了绵阳供销在农村居民增收方面的贡献。
发布日期: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