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强基固本“聚合力”精细服务“增质效”
江苏省泰兴市供销社夯实基层组织持续提升为农服务实力
文章字数:1,556
  江淮大地,沃野千里。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供销社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主线,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盘活资源、创新服务为抓手,持续推动基层组织“强筋壮骨”、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供销答卷”。
   强基固本 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
  在泰兴市分界镇,一座2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商超拔地而起,日用百货、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一应俱全,春节期间月销售额突破50万元,成为周边村民的购物首选场所。这是泰兴市供销社盘活基层社闲置资产的一个缩影。针对基层社房屋老旧、功能单一等问题,泰兴市供销社确立“大抓基层”导向,通过“改造一批、盘活一批、新建一批”,推动横巷、新市等基层社面貌焕新,分界、广陵供销社项目入选省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建设项目。
  “我们坚持‘腾笼换鸟’,将闲置仓库变身综合服务体,把低效土地转化为发展资源。”泰兴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飞介绍,2024年以来,全市系统投入超千万元,改造基层社5家,新建商业用房超万平方米,构建起1家区域中心、3家片区中心、58 家村居站点的“1+3+N”服务网络,让供销“老字号”重新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地标”。
  服务升级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矩阵”
  在张桥镇汤庄村,种粮大户周春兵望着500亩长势喜人的麦田,底气十足:“从耕、种到防、收,供销社提供‘保姆式’托管,去年小麦亩产增加了200斤!”泰兴市供销社下属企业惠农农资公司创新“田保姆”服务模式,为农户定制“一田一策”方案,2024年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近50万亩次,托管服务让农民真正成了“甩手掌柜”。
  围绕农业现代化需求,泰兴市供销社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体系。春耕时节,储备化肥超4000吨,开展农技培训150余场;夏季高温,农技人员田间指导病虫害防治,配送车直达17个乡镇;秋收之际,苏合农服泰兴公司投入20台烘干机、5台智能系统,实现粮食“颗粒归仓”。同时,创新“银担供”金融服务,协调10万元贴息贷款助农户解燃眉之急,首批签约金额达1150万元。
  品牌赋能 打造乡村振兴“金字招牌”
  “泰兴鲜食,四季领鲜!”随着“鲜食之都”区域公用品牌亮相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品牌榜单,泰兴黄桥烧饼、宣堡小馄饨等特色农产品正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泰兴市供销社以“五鲜”理念构建品牌体系,规范授权51家企业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生成溯源码20万枚,培育电商主播30余人,2024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2.84亿元。
  品牌建设的背后,是流通体系的重构升级。泰兴市供销社整合交通、邮政资源,打造“交邮快供”融合模式,建成30个村级物流网点,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在姚王街道桑木社区,“党建红+电商蓝+生态绿”的“社村共建”模式成为样板——党员带头组建快递队,电商服务站年助销葡萄、草莓等农产品超百万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98%。
   数字赋能 畅通城乡流通“双向渠道”
  傍晚时分,济川街道商井社区的“供销直通车”前人头攒动;泰兴香荷芋、宣堡银杏等特产直销社区,居民扫码即可线上下单。2024年以来,泰兴市供销社开展“农产品进社区”活动20余场,通过“线下展销+线上直播”缩短流通链条,让农产品“从田头直抵灶头”。
  在新街镇野肖村,农村综合服务社“野肖模式”正成为乡村治理新范式:吸纳10家新型经营主体入社,构建“电商+家宴+物流”生态圈,注册“野肖村”商标推动农产品上行,2024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我们不仅要做‘卖货郎’,更要成为城乡融合的‘连接器’。”李飞表示,泰兴市供销社正加速数字化转型,建成电商服务中心、镇级电商站点10个,培育“网红村”5个,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农户。
  从盘活“沉睡资产”到激活“振兴动能”,从“传统收购销”到“现代产加销”,泰兴市供销社用实干诠释着“为农、务农、姓农”的初心。如今,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泰兴大地徐徐展开,供销社的“金扁担”正挑起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据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日期: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