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本版导读

“成渝双城”联合引才奏响共振强音
文章字数:1,249
  □本报记者 陶岚
  近日,国际产业人才聚西部——“成渝双城”联合引才洽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作为第七届西洽会的主题活动之一,本次活动联动成渝两地123家涉及汽摩、电子等重点产业用人单位联合引才,提供3900余个人才需求,吸引1700余人进场求职,收到简历2536份,现场达成就业意向561人,奏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才共振的强音。
  据了解,本次活动围绕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这两大核心,设置“成都专区”“满天星专区”“国企及事业单位专区”“智能制造专区”“综合专区”等招聘专区,覆盖智能制造、半导体芯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前沿领域,组织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123家重点用人单位参加,提供超过3900个岗位。
  作为成渝合作的又一次典范,本次活动共邀请20家四川用人单位参加。现场特设“成都专区”,提供942个人才需求,旨在通过加强人才合作,协同提高人才招引政策精准性,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近年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持续打造“智汇巴蜀”“才兴川渝”等人力资源服务特色品牌,联动开展“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蓉漂人才日”“全国重点高校巡回引才”“西部地区联合引才”等川渝联合引才活动。
  将四川用人单位“请进来”、组织重庆用人单位“走出去”,这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两地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两地协同组织超过2800家用人单位,提供人才需求近7万个,收到简历8.6万份,联动引进人才2万余名。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引才合作,优化两地协同组团赴外引才机制模式,共同打造区域人才交流品牌,吸引高端要素集聚。
  与此同时,重庆市还将推进人才跨区域服务异地通办,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要件、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形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相关标准规范体系。
  “渝才荟”数字平台的深度应用也是本次活动亮点之一。目前,“渝才荟”围绕人才引育、服务、支撑发展、工作智治四个方面,形成1库、1图、1指数、6个服务场景、3个治理场景,为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据了解,“渝才荟”通过“目录+计分”人才认定机制,为认定成功的人才提供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生活服务等全链条专属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2024年,通过“目录+计分”方式直接认定人才5912名,带动引进各类人才8.4万人,同比增长14.1%。
  “渝才荟”数字平台还展现出强大的“智配”效能。平台归集重庆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及供给数据,通过AI智能匹配引擎,可现场为人才精准匹配合适的岗位,实现“一对一”高效对接。本次活动特设“渝才荟”数字服务区,招聘者可现场扫码申请计分认定。完成计分认定自评的人才将收到“计分认定体验码”,可享受“人才驿站”“百万人才兴重庆(岗位推荐)”等服务。
  近年来,重庆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锚定市内重点产业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走出去+请进来”联动、“公共+市场”结合等方式,着力打造“百万人才兴重庆”引才品牌,不断提升引才质效。
发布日期: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