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来看李子博士的科技致富经
文章字数:858

  □姜强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过去李子像‘野孩子’,没人管。现在刘博士来了,教我们管理果树、修枝疏果,连薄膜都盖得讲究!”近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金锣桥村果农陈平胜看着长势喜人的“通江贡李”,满是对刘博士的感激。
  这位让果农交口称赞的刘博士,正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佳。三年来,她手把手指导果农掌握科学种植方法,让“通江贡李”这一百年老品种焕发新生,劣果率从50%降至20%。
  据了解,金锣桥村“通江贡李”的种植史可追溯至清代,因缺乏科学管理,效益不高,导致村民种植“通江贡李”的积极性不高。
  “以前村上李子亩产虽达1500余斤,但是劣果率却超五成,果子小得像弹珠,鸟啄虫蛀的占一半,年轻人宁可打工也不愿种李子。”果农李润先回忆道。
  自从刘佳来到金锣桥村后,她将标准化技术编成“种植日历”,根据果树的实际生长情况,在“田间课堂”为果农详细讲解果树修枝定型、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知识。
  李润先感慨道:“以前果子没疏果,果子长不大,成熟后坏的也多,产量低,卖的价格也低。”
  每到李子种植管护的关键时期,总能在果园里见到刘佳的身影。6月30日,在陈平胜的李子园中,刘佳一边查看果实着色情况,一边指导果农为晚熟的李子覆膜。“刘博士说这是‘物理防晒衣’,能防裂果、防鸟啄,还能阻断雨后病菌传播。”陈平胜介绍道,“这批果再养两天,等糖分积累更足后,就能卖个好价钱。”
  刘佳在传授李子科学种植方法的同时,还引入四川省农科院红光印象园区筛选的“圣雪珀”“醉心桃”等新优品种,同步推广高光效树形培养、水肥一体化等现代栽培技术。“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惠农。”刘佳说,“管护细节决定品质与收益。如今,金锣桥村李子的优质果率从30%跃升至60%以上,亩产突破1800斤,助农增收800元至1000元。”
  科技赋能不仅革新了种植端,还延伸了售后端。在刘佳的推动下,“通江贡李”还通过电商直播、采摘体验等模式打开了市场,李子单价每公斤提升2元至4元。
  看着丰收在望的满园李子,陈平胜表示,会不断学习李子的科学种植方法,同时也计划将低效果树嫁接改良,引入新优品种,进一步增加收入。
发布日期: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