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新增9项支持类型
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更新
文章字数:995
  □本报记者 胡斌
  近期,成都市对《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了修订。《目录》在原有基础上新增9项支持类型,总条目从224项扩容至233项,进一步筑牢成都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现动态更新精准适配
  此次《目录》更新,紧扣成都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和美丽宜居幸福城市,围绕“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园区发展实际需要,对人才支持类型进行了动态调整和优化扩容,新增领域主要聚焦数字文创、哲学社科、乡村振兴等,将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注册金融科技师(资深级)、成都市“优秀”农业职业经理人、省级技能大师等纳入范围。
  此次《目录》调整,更加凸显人才的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和发展潜力,确保人才评价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未来,成都市将坚持以贡献、实效、创新能力、质量为导向,结合“进解优促”工作开展,密切跟踪掌握人才和企业发展需求,对《目录》进行动态更新调整,确保其始终保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引领性。
   赋权用人主体自主认定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对《目录》没有涵盖的、对城市和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非共识性”人才,成都市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采取多种路径开展自主认定,充分调动用人主体引才育才积极性,促进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聚焦重点产业,设置具有人才自主认定权限的用人主体“白名单”,支持其自主认定人才直接纳入《目录》支持范围,推动实现“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截至目前已自主认定276人;二是突出实绩贡献,赋予区(市)县自主认定名额,对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人才开展自主认定,截至目前已自主认定157人。
  升级智慧人才平台 推动政策精准匹配、直达快享
  为推动《目录》及相关人才政策便捷可享,成都市还发布了“成都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通过智慧化的应用场景,实现从政策获取、查询到申报办理需求一站式解决,推动从“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转变,截至目前总访问量已超过400万人次。
  人才可在平台查询《目录》全部内容、认定流程及配套政策详情,还可选取《目录》A—F类中的1种人才类型,或回答学历等最多7个问题,获取量身定制的政策包,实现政策直达快享。不久前,新版智慧平台升级上线,用户可随时随地向AI小助手问询沟通,获取市区两级人才政策、最新资讯和全方位服务。
  人才可通过“成都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获取完整目录内容,通过“成都市人才认定申报系统”开展认定申报。
发布日期: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