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育强特色优势产业 提振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文章字数:1,446

核心提示:
和林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区西南部,区位优势明显,距离梁平城区13公里、区云龙高速入口6.5公里、区旅游胜地——“双桂堂”2.5公里。该镇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生姜产业,从种植、产出、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区、镇、村(社区)竭诚为姜农服务。组织区(镇)农技员开展生姜种植技术指导,加强培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管理,有力地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梁平区和林镇党委、政府坚持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聚焦强镇富民优势,育强特色产业,努力做到点上出精品、线上提品质、面上有质效,科学布局产区、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深耕区域品牌,坚持不懈地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特色产业 助推农民增收
生姜是和林镇打造的特色产业,距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2025年全镇共种植生姜2600亩,预计收入6000万元以上。在生姜种植基地,生姜长势良好,叶面郁郁葱葱,散发出阵阵清香,几位姜农正在地里除草。笔者随机询问了一位姜农,她十分欣慰地说:“种植生姜方法很简单,管理轻松,收益很可观。我种了一亩,收入在1.5万元左右 。当然,在家门口能有这样多的收入,全靠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全靠农技人员的科学指导。明年,我将加倍种植生姜,力争将收入翻一番。”老人虽然60多岁,那开心的笑容和喜悦的心情如同一个幼稚的小孩般可爱。
据了解,梁平区与和林镇相关部门在技术上加强指导,积极引导姜农做好产业规划,进一步提升生姜特色产业发展质效,让优势产业带来优质效益。同时,发展特色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镇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农民的诉求,不画饼、不浮夸、不虚假承诺,真正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错季种植生姜 收益再创新高
和林镇大规模发展生姜产业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姜农对生姜的种植、收获都有了丰富经验,销售有了多方渠道。加之和林生姜知名度较高,在政府的协调下,在直播带货的助力下,在梁平区预制菜的帮助下……不仅不愁销路,更是卖出了好价钱。然而,仅凭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姜农的目标,由此,错季大棚里种植生姜应运而生。在大冲村生姜大棚里,种植户介绍,错季种植的嫩生姜很受市民、市场青睐,并且比常规季节生姜价钱要高很多。大棚姜农兴致勃勃地说:“自从大棚生姜错季种植以来,我们的收益翻了两倍多,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干活轻松自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来年还要增加错季生姜种植面积。”
和林镇大冲村是该镇生姜种植大村,该村积极以“党建+产业”模式拓展生姜产业规模,坚持村干部带领村民一起干,大力发展社区农业、订单农业,全村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姜农积极性普遍高涨。和林生姜经过多年发展,其色、香、味大大提升,成为市民舌尖上的美食。在这一过程中,该村村干部发挥了带头作用,通过科技创新、社区升级、品种试验等一系列工作,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理念,发展好村集体经济,让全村村民有事干、想干事、能增收。一个村民喜滋滋地说:“村干部与我们一起除草、松土、施肥、栽种……我们深受感染,积极性倍增。”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总抓手,和林镇将强化党建统领,抓牢基层基础,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在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乡村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做好品种、品质、品牌文章,壮大地方经济、提升强村富民成效。
通讯员 熊柏林 特约记者 许天位
发布日期: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