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鲜红党旗耀彝乡
凉山农商银行金融“活水”浇灌特色农业繁花盛放
文章字数:2,401
    凉山农商银行支持土坯房大砖房改造

    凉山农商银行党员“进村入户”走访养殖户

    凉山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番茄种植大户育苗基地

    凉山农商银行党员走访工业企业

    凉山农商银行党员到大学校园宣讲金融知识

    凉山农商银行开展元宵节慰问活动

    凉山农商银行为定点帮扶的红光村赠送爱心专车

  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宏伟征程中,农业资源得天独厚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正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的崭新路径。
  凉山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人才培育、服务优化与全面从严治党深度融入金融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助农答卷”。截至2025年2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高达494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2亿元,发放脱贫小额贷款1.93亿元,占全州银行业的88%,以金融之力绘就了彝乡产业振兴新画卷。
  鲜红党旗 插在产业链上“生根发芽”
  织密组织网络,筑牢红色堡垒。紧扣重点区域,强化“组织覆盖”。凉山农商银行成立13个“乡村振兴—进村入户”临时党支部,在基层党组织设立临时党小组,与村支部、镇党委签订合作协议,选派44名党员到乡镇、村组挂职金融专干,密切党群关系。2024年,按照“支部建在网点”思路,优化调整设置党支部108个,进一步夯实服务群众的“红色堡垒”,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锤炼党性作风,彰显先锋本色。凉山峡谷沟壑纵横、山高路远、地广人稀,但凉山农商银行的党员们无畏艰难,以务实作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进村入户”活动中,全行党员带头,行进150万公里,采集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9类群体信息88万余户,占全州农户的90%,发放小额农贷148亿元,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
  推动“双基共建”,凝聚发展合力。凉山农商银行党委及辖内支行党委(党总支)与全州100%的村组开展“双基共建”,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35名。按照“支部抓项目、党员解难题、群众得实惠”的思路,从农业项目资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鼓励农户依托地方特色农产品优势创新创业,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人才“引擎” 驱动产业升级“加速奔跑”
  开展农技培训,培育金融“田秀才”。凉山农商银行围绕凉山烤烟、会理石榴、盐源苹果、雷波脐橙等特色农产品,邀请农艺师对农产品生长规律、投入产出、种植技能、产品销路等开展培训,并将培训范围扩展到600余名支行党委(党总支)班子成员、网点主任、客户经理,为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人才支撑。
  加强院校联动,打造“三农”智囊团。凉山农商银行在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中,聘请农业专业教授担任凉山农商银行独立董事及外部监事,每年开展常态化研学调研、培训授课。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累计培养180余名“三农”金融复合型人才。凉山冕宁支行党委书记不仅掌握了葡萄、苹果、冬枣等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和许多果蔬的嫁接技术,还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农户致富的“引路人”。
  构建培训平台,搭建技能“连心桥”。持续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凉山农商银行在全州构建200余个农村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定期邀请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开展石榴等农产品新技术推广培训,既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种植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又提升了涉贷人员的农业技能,实现金融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金融服务 直抵民心所向“温暖人心”
  聚焦党政关切,助力民生改善。凉山农商银行党委与州级部门、县支行党委(党总支)与县级部门、分理处党支部与镇、村深化沟通合作,在农村C、D级危房和土坯房改造、评级授信、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中协同发力。运用脱贫小贷、创业担保贷等财政贴息产品及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等货币信贷支持工具,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惠及农户20.4万户,让金融“活水”润泽千家万户。
  紧扣产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围绕全州集中连片优质粮油、优质特色水果、错季商品蔬菜等产业布局,凉山农商银行组建了4支党员先锋队,开展历时2个月的农特产品调研,制定专属金融服务农特产品工作方案,创新“椒农贷”“脐橙贷”等贷款产品8个,延伸服务产业链,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回应百姓期盼,开展贴心服务。凉山农商银行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与各阶段服务重点工作相结合,如在每年8月—12月农特产品大量上市期间,开展“旺季服务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分片区组建党员服务队,每周开展不少于1天的外拓服务,深度走访种植养殖户、物资经销商、收购商,收集办贷需求、开展手机银行、惠支付维护等,将党的组织生活融入提升金融服务中,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严实作风 淬炼服务效能“精益求精”
  党委班子“督战”,确保政策落地。凉山农商银行建立“现场+非现场”过程督导机制,行党委定期召开例会通报工作进度,按季到工作进度滞后的支行督导,乡村振兴工作分管领导到支行现场指导工作累计达280余天。同时,将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党委巡察内容,确保党中央一系列为民好政策落到实处,让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员干部“蹲点”,解决实际问题。凉山农商银行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联系基层制度,支行党委班子成员每季度到支行和网点蹲点不少于5天,中层干部每季度到包片支行蹲点不少于7天,帮助蹲点机构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业务发展,累计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件,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实干实绩“检验”,激励担当作为。凉山农商银行注重选拔熟悉“三农”金融工作的人员进入各级干部岗位,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员工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近年来,74名基层一线党员因工作业绩突出得到培养使用,17名党员受到省级及以上单位表彰,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鲜红党旗的引领下,凉山农商银行正以金融之力赋能特色农业发展,让彝乡的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坚实,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正在彝乡大地徐徐展开。
  杨虹 陈雯 文/图
发布日期: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