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让“群众呼声”变“幸福回声”
文章字数:1,642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云南省寻甸县始终坚持开门搞教育,主动倾听民意、回应群众关切,把作风建设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将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实效上,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把“教室”搬到学生家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教育再次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202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帮扶下,寻甸县高考成绩突出,600分以上人数和本科上线率较上年均有显著提升。“县里的孩子也能考出好成绩,以后孩子就不用到外地求学了!”“老师们比我们家长还上心!”街头巷尾,听到最多的是家长们的由衷赞叹。这些朴实的话语,不仅是群众对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肯定,更是对全县教育水平持续提高的希望和信心。
寻甸县教育体育局紧扣群众关切点和教师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学习教育600余次,持续践行一线工作法,把“教室”搬到学生家,推行“管理班主任+心理班主任”双班主任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家庭+校园”双重维度家校协同安全教育体系、完善家校信息“双通报”制度,进一步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以“万名党员联万家”活动开展为契机,采取实地走访、恳谈会等方式,与4600余个学生家庭建立联系,通过心理上的关爱、安全上的守护、学习上的辅导、物质上的帮助,做到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务工就在家门口
“我们出省打工,顾不了家里老人小孩,现在好了,政府把企业引到了家门口,帮助我们就近就业,家里也能照管到了。”倘甸镇中庆社区搬迁户李某所述的“家门口务工”是寻甸县多举措稳就业保民生的一个生动缩影。
寻甸县各部门以学习教育为抓手,持续推动作风建设与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服务同频共振。县委组织部抓实开门搞教育,走好群众路线,始终践行“组织工作上温度,组工干部下基层”的工作要求,着眼促进农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回流,特殊群体就近就业,联合发改、人社、农业、产业园区等职能部门,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在寻甸产业园区、倘甸镇、凤合镇、联合乡打造5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400余名群众就近就便务工增收。同时,在全县建设9个“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零工信息与企业用工需求,月均接待零工人员超3500人次,吸引483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入驻,累计发布岗位4894个,帮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
寻甸县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切实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主责主业结合起来,抓好以学促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服务质效的具体实践,着力提升新兴领域群体归属感。
“我儿子也在跑外卖,工作辛苦还经常吃冷饭冷菜,得想办法帮助这些骑手。”“我们骑手最怕的就是因找不到单元楼而耽误时间,没有准时送达而被顾客差评”。寻甸县委社会工作部紧盯“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工作,在6个社区绘制“骑手友好地图”,精准标注小区楼栋单元分布,规划58个“骑手专用停车区”,开辟“3分钟极速通行友好通道”,为外卖骑手、快递员节省40%配送时间。联合36家餐饮、维修商户打造“骑士加油站”联盟,推出11元二荤二素“骑士暖心套餐”,并设“错峰就餐角”延长供餐时间至下午3点。通过在公共场所建设“骑手暖心驿站”等方式构建统一化服务网络,全力解决快递、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门难进、车难停、休息难、就餐难”的痛点。
寻甸县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创新开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八小时外”树新风活动,打造竞技对抗、身心培育、群体联动、文化浸润4大板块12项文体活动,统筹开放各类体育场馆,组织开展文体活动200余场,切实推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转变作风、涵养身心、凝聚合力。
寻甸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杨宇辉表示,全县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紧盯问题查摆,坚持“开门搞教育”,积极响应群众诉求,各单位紧扣学习教育工作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开展为民办实事120余件,着力补齐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短板,持续推动学习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实效,让“群众呼声”变“幸福回声”。
王华平
把“教室”搬到学生家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教育再次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202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帮扶下,寻甸县高考成绩突出,600分以上人数和本科上线率较上年均有显著提升。“县里的孩子也能考出好成绩,以后孩子就不用到外地求学了!”“老师们比我们家长还上心!”街头巷尾,听到最多的是家长们的由衷赞叹。这些朴实的话语,不仅是群众对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肯定,更是对全县教育水平持续提高的希望和信心。
寻甸县教育体育局紧扣群众关切点和教师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学习教育600余次,持续践行一线工作法,把“教室”搬到学生家,推行“管理班主任+心理班主任”双班主任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家庭+校园”双重维度家校协同安全教育体系、完善家校信息“双通报”制度,进一步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以“万名党员联万家”活动开展为契机,采取实地走访、恳谈会等方式,与4600余个学生家庭建立联系,通过心理上的关爱、安全上的守护、学习上的辅导、物质上的帮助,做到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务工就在家门口
“我们出省打工,顾不了家里老人小孩,现在好了,政府把企业引到了家门口,帮助我们就近就业,家里也能照管到了。”倘甸镇中庆社区搬迁户李某所述的“家门口务工”是寻甸县多举措稳就业保民生的一个生动缩影。
寻甸县各部门以学习教育为抓手,持续推动作风建设与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服务同频共振。县委组织部抓实开门搞教育,走好群众路线,始终践行“组织工作上温度,组工干部下基层”的工作要求,着眼促进农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回流,特殊群体就近就业,联合发改、人社、农业、产业园区等职能部门,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在寻甸产业园区、倘甸镇、凤合镇、联合乡打造5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400余名群众就近就便务工增收。同时,在全县建设9个“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零工信息与企业用工需求,月均接待零工人员超3500人次,吸引483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入驻,累计发布岗位4894个,帮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
寻甸县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切实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主责主业结合起来,抓好以学促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服务质效的具体实践,着力提升新兴领域群体归属感。
“我儿子也在跑外卖,工作辛苦还经常吃冷饭冷菜,得想办法帮助这些骑手。”“我们骑手最怕的就是因找不到单元楼而耽误时间,没有准时送达而被顾客差评”。寻甸县委社会工作部紧盯“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工作,在6个社区绘制“骑手友好地图”,精准标注小区楼栋单元分布,规划58个“骑手专用停车区”,开辟“3分钟极速通行友好通道”,为外卖骑手、快递员节省40%配送时间。联合36家餐饮、维修商户打造“骑士加油站”联盟,推出11元二荤二素“骑士暖心套餐”,并设“错峰就餐角”延长供餐时间至下午3点。通过在公共场所建设“骑手暖心驿站”等方式构建统一化服务网络,全力解决快递、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门难进、车难停、休息难、就餐难”的痛点。
寻甸县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创新开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八小时外”树新风活动,打造竞技对抗、身心培育、群体联动、文化浸润4大板块12项文体活动,统筹开放各类体育场馆,组织开展文体活动200余场,切实推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转变作风、涵养身心、凝聚合力。
寻甸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杨宇辉表示,全县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紧盯问题查摆,坚持“开门搞教育”,积极响应群众诉求,各单位紧扣学习教育工作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开展为民办实事120余件,着力补齐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短板,持续推动学习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实效,让“群众呼声”变“幸福回声”。
王华平
发布日期: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