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争当融渝发展“排头兵”南充营山的“谋”与“动”
文章字数:1,747
□本报记者 马工枚
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营山专场,会上,南充市营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孔北川围绕“奋力争当融渝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谱写现代化营山建设新篇章”作介绍。
“当下的营山是国省战略机遇交汇之地。”孔北川介绍,营山是南充融渝发展的“东大门”、南达组团培育的“桥头堡”,达成铁路横贯东西、成达万高铁过境设站、四条高速呈井字分布,可实现高铁1小时通达成都、高速2小时通达重庆。
不仅如此,营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7年高于国、省、市平均水平,连续4年位居南充市第1位,是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营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三年稳居南充市第1位,获评四川省服务业强县。
全省首创县长直管工业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营山在四川省首创县长直管工业机制,推动工业发展从无到有、突破突围。
在实现产业基础的量变方面,近5年,按照每年新拓展园区1平方公里以上、每年新签约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每年新升规工业企业15户以上的速度迅速崛起,经开区建成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超2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
在实现产业能级的质变方面,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户,机械汽配产业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电摩生产基地,每年将有200余万台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从营山走向全国。
在实现产业协同的转变方面,县内40余家企业为赛力斯、吉利、长安等头部车企提供优质配套,百余种“营山造”嵌入成渝万亿级产业集群,经开区成功获评“成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19个专科结盟华西
近年来,营山始终聚焦城市品质提升、内涵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顶尖医疗资源下沉到营山以来,在助力营山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先后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孔北川说,营山16公里的一环路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城市一环路,三横五纵的城市架构由西向东次第展开,“十公园三广场”可以实现每位市民步行五分钟通达一个公园。
在华西医院的带领下,营山总体医疗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19个专科与华西医院结成学科联盟,创建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等5个“国字号”招牌,累计建设省市重点专科20个,建成四川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南充市专家工作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国家规范化建设三级达标单位,华西营山医院还在全省县级医院中率先建设核医学科,区域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合作办医以来,医院各项业务指标良性发展,县域内就诊人数由350万人次提升至406万人次,带动外地患者赴营就医人数比例由5.79%提升至14.04%,外地就诊人数常态保持在年均10万人次以上。硬核实力大提升,告别了“小地方、没指望”的辛酸。
从奥运冠军驻训到全民参与
营山高度重视小轮车体育运动项目,建成国内唯一能同时承办竞速和自由式小轮车赛事的专业场馆,是全国BMX冬训基地和四川省自行车训练基地,各省市专业队伍长期在此驻训。近年来,连续8年承办国、省竞速小轮车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向省小轮车队输送了6名专业运动员,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金牌得主邓雅文、14届全运会小轮车女子自由式冠军夏皇耀和营山籍BMX国际健将夏虹琳、国家级健将熊钰香长期在此驻训。
规划利用好BMX运动中心、奥体中心等现有场馆,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让专业体育设施向普通市民延伸。同时,持续完善城市公园、滨河廊道、县城一环路等健身骑游道,利用城乡“金边银角”、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社区运动场所,让市民出门见场地、举步可健身,切实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充分吸收市民群众意见建议,采取“你点单、我办赛”的方式,每年开展好迎新年长跑、五一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系列体育活动,重点抓好中国象棋、门球、青少年足球等9类群众喜闻乐见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本土特色体育项目,举办各类竞赛、展演50场以上,以赛事体系带动全民健身,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此外,将赛事活动与进士文化、乡村旅游、黑山羊美食等特色IP深度绑定,通过市场化运作,带动旅游文化、餐饮、住宿等行业消费和体育用品制造等产业发展,力争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让体育成为营山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
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营山专场,会上,南充市营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孔北川围绕“奋力争当融渝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谱写现代化营山建设新篇章”作介绍。
“当下的营山是国省战略机遇交汇之地。”孔北川介绍,营山是南充融渝发展的“东大门”、南达组团培育的“桥头堡”,达成铁路横贯东西、成达万高铁过境设站、四条高速呈井字分布,可实现高铁1小时通达成都、高速2小时通达重庆。
不仅如此,营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7年高于国、省、市平均水平,连续4年位居南充市第1位,是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营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三年稳居南充市第1位,获评四川省服务业强县。
全省首创县长直管工业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营山在四川省首创县长直管工业机制,推动工业发展从无到有、突破突围。
在实现产业基础的量变方面,近5年,按照每年新拓展园区1平方公里以上、每年新签约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每年新升规工业企业15户以上的速度迅速崛起,经开区建成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超2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
在实现产业能级的质变方面,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户,机械汽配产业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电摩生产基地,每年将有200余万台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从营山走向全国。
在实现产业协同的转变方面,县内40余家企业为赛力斯、吉利、长安等头部车企提供优质配套,百余种“营山造”嵌入成渝万亿级产业集群,经开区成功获评“成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19个专科结盟华西
近年来,营山始终聚焦城市品质提升、内涵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顶尖医疗资源下沉到营山以来,在助力营山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先后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孔北川说,营山16公里的一环路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城市一环路,三横五纵的城市架构由西向东次第展开,“十公园三广场”可以实现每位市民步行五分钟通达一个公园。
在华西医院的带领下,营山总体医疗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19个专科与华西医院结成学科联盟,创建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等5个“国字号”招牌,累计建设省市重点专科20个,建成四川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南充市专家工作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国家规范化建设三级达标单位,华西营山医院还在全省县级医院中率先建设核医学科,区域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合作办医以来,医院各项业务指标良性发展,县域内就诊人数由350万人次提升至406万人次,带动外地患者赴营就医人数比例由5.79%提升至14.04%,外地就诊人数常态保持在年均10万人次以上。硬核实力大提升,告别了“小地方、没指望”的辛酸。
从奥运冠军驻训到全民参与
营山高度重视小轮车体育运动项目,建成国内唯一能同时承办竞速和自由式小轮车赛事的专业场馆,是全国BMX冬训基地和四川省自行车训练基地,各省市专业队伍长期在此驻训。近年来,连续8年承办国、省竞速小轮车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向省小轮车队输送了6名专业运动员,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金牌得主邓雅文、14届全运会小轮车女子自由式冠军夏皇耀和营山籍BMX国际健将夏虹琳、国家级健将熊钰香长期在此驻训。
规划利用好BMX运动中心、奥体中心等现有场馆,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让专业体育设施向普通市民延伸。同时,持续完善城市公园、滨河廊道、县城一环路等健身骑游道,利用城乡“金边银角”、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社区运动场所,让市民出门见场地、举步可健身,切实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充分吸收市民群众意见建议,采取“你点单、我办赛”的方式,每年开展好迎新年长跑、五一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系列体育活动,重点抓好中国象棋、门球、青少年足球等9类群众喜闻乐见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本土特色体育项目,举办各类竞赛、展演50场以上,以赛事体系带动全民健身,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此外,将赛事活动与进士文化、乡村旅游、黑山羊美食等特色IP深度绑定,通过市场化运作,带动旅游文化、餐饮、住宿等行业消费和体育用品制造等产业发展,力争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让体育成为营山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
发布日期: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