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石榴花开育新人 文脉深处绽芳华
文章字数:3,519











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的会理市民族实验中学,如一颗镶嵌在川西南的教育明珠,与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等文化地标比邻而居。当晨读声与古城墙的晨雾共鸣,当红色文化的基因融入课堂血脉,这所承载着教育理想的校园,正以“汇”字布局的楼宇为笺,描绘着一幅新时代的美丽育人画卷。
学校以“党建红”引领“教育蓝”,将红色研学作为校本课程的底色,让民族文化如石榴籽般紧密融合。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舞台的主角:或是实验室里的创新少年,或是运动场上的追风健儿,或是民族歌舞中的文化使者。当“精细管理”遇见“特色发展”,这所被评为“勤奋苦读理想殿堂”的校园,正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在会理古城的千年文脉中,铸就让家长放心、让学子出彩的教育丰碑。
石榴花开时,且看少年郎。在会理市民族实验中学,每一个梦想都有绽放的坐标,每一段青春都与美好不期而遇。
红烛领航铸党魂 培根固本育新人
学校以“党建红”引领“教育蓝”,将党建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驱动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多次召开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采用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有效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党建工作规范有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多项制度,规范发展党员流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部署,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借助新媒体平台和宣传片等形式,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打造“民族+N”模式,成效显著。
在“清廉学校”建设方面,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巡察整改。建好“六块阵地”,实现清廉文化“场、厅、廊、墙、园、室”阵地化建设,打造民族特色清廉学校示范点。党建带团、队建成效显著,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教育帮扶,布拖女子班升学率优异。高考成绩突出,连续七年超额完成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党建工作是课堂上红色故事的深情讲述,是教师党员凌晨办公室的灯光,是民族团结教育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生动实践。学校党委以“党建+”模式串联起教育教学全链条,让每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在“崇贤尚雅”的校训指引下,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滋养学子的阳光雨露。
厚德载物育桃李 匠心独具满园春
会理市民族实验中学的德育工作如一幅立体画卷,在“红石榴”育人理念下徐徐展开。学校以“五育融合”为纲,构建起“课程浸润—实践体验—文化熏陶—心理护航”的德育生态体系,将成人礼的庄重、红色研学的深邃、感恩教育的温情与励志教育的铿锵熔铸为成长阶梯,让每个孩子的生命旅程都有品德灯塔相伴。
红色铸魂:行走的思政课堂。在会理会议遗址的苍松翠柏间,毕业班学子“重走长征路”的足迹串联起红色记忆,研学队伍以徒步丈量历史,在纪念碑前宣读青春誓言;“成人礼”仪式上,高三学子穿过“成人门”,手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庄严宣誓,将长征精神转化为责任担当。学校将红军长征文化融入校本课程,通过“中华魂”主题征文、红色剧本杀等活动,让300余篇佳作成为传承火种的载体。禁毒防艾教育以情景模拟课替代传统说教,仿真毒品展区与“青骄课堂”互动教学,让防毒意识深植心间;森林草原防灭火教育则以“家庭消防演练”“十五不准”情景剧等形式,将安全理念转化为生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并获评“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
习惯养成:细节里的成长密码。军训场上的迷彩身影是新生德育的第一课,站军姿、走方阵的磨砺让纪律意识生根;秋季开学典礼设立“榜样红毯”,优秀学生与先进班集体身披绶带走过连廊,让“勤学竞优”成为校园风尚。“凉山州文明寝室”创建中,学生自主设计内务标准,将“尚雅”理念延伸至生活角落;班主任论坛以“清廉学校”书信活动为素材,用80余篇优秀作品共研“家书育人”策略,让“崇贤”品格在字里行间生长。励志教育贯穿全学段,初一年级举办“我的初中梦”主题演讲活动、高二年级开设“大学之门”生涯规划课、毕业年级举行“百日誓师”壮行仪式,层层递进唤醒内驱力。
心灵护航:从校园到家庭的温暖联结。6名心理教师组成的“心灵护航团”打造“阳光信箱”树洞计划,90余次一对一辅导化解成长困惑;分年级开展“抗挫力训练”“情绪管理工作坊”活动,用沙盘游戏、团体辅导等形式为青春减压。程春燕老师的“亲子沟通密码”讲座走进社区,“蓝信封”书信活动让留守学生与父母云端对话,“好妈妈好爸爸培训班”以情景剧展演传授家庭教育智慧。感恩教育融入传统节日,母亲节“给父母的三行诗”、重阳节“陪伴长辈的10件小事”、教师节“课桌里的感恩便签”,让“尊师孝亲”成为日常修行。当学生在“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中展现担当,当禁毒防艾知识竞赛以互动问答替代笔试,德育工作已化作石榴树下的春泥,滋养着每一个生命拔节生长。
特色办学迸活力 艺体园地绽奇葩
艺体双驱,搭建成长立交桥。学校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构建“阳光体育+多彩艺术”双轮驱动体系。每天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健康理念深植学生心间;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歌手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季季有展演”的艺术生态。彝族舞蹈《大山里的律动》等作品连续斩获省级艺术节一等奖,师生广场舞队三次摘得会理市大赛桂冠。40余个兴趣社团涵盖体育、美术、科技等领域,其中艺体特长班已助力上百名学生考入川大、北体大等高校,实现“文化+艺体”双轨升学。2025年,艺体特长生参考141人,专业上线131人,上线率93%,艺术双上线36人,体育双上线70人,1名体育考生以满分成绩创全省佳绩;舞蹈《金沙江畔有我家》获凉山州艺术节一等奖,《我的家乡脱贫了》获凉山州二等奖,合唱《祖国之子》更是站上了更高的领奖台。
五维共融,铸牢民族共同体。作为凉山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学校创新打造“五个+”育人体系。开展“十个一”德育活动筑牢思想根基,组织红色研学旅行传承精神血脉,建立全州首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构建协同网络,打造“六廉”阵地培育清廉校风,还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省级非遗蹢脚舞、国家级非遗剪纸与竹编、会理绿陶等非遗工作坊,让学生在指尖传承中感受文化魅力。原创蹢脚舞作品连续斩获省级展演大奖,剪纸社团作品以彝族风情为特色,成为校园文化名片。
百草育人,五育融合新实践。依托“神农圃”中医药种植基地,学校构建“百草润心”实践体系。56块种植区象征56个民族,划分五大功能区,实现民族团结与中医文化交融。“本草喻廉”区以荷花、黄芪等药材喻示品德修养,形成“种药如修身”的育人哲学;“五味和园”将花椒、菊花等药食同源植物与强身健体理念结合。学生在培土理枝中感悟天人合一,在辨识药性中体会辩证思维,构建起“以劳树德、以艺润心”的特色育人范式。
励精图治“汇”蓝图 教育教学结硕果
会理市民族实验中学以“人人都有舞台”为办学初心,在特色办学与教育质量的双轨上全速前行,2025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科创特色班佳绩频传,在第37届凉山州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1个州一等奖、4个州二等奖、2个州三等奖,实验室成为创新少年的筑梦场,《让阳光驱走阴霾》等2篇心理与家庭教育论文分获四川省三等奖。
高考成绩斐然,再书华章。本科上线435人(2022年初升高入口全县前800名仅217人,净增218人,增幅达100.1%)。参加高考927人,达本科录取线679人,本科升学率73%,实现历史性突破。
学校先后斩获多项重量级荣誉,学校少先队大队获四川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凉山州“红领巾奖章”集体三星章,1名少先队员摘得四川省“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
从历史的厚重中走来,三次校名更迭见证着学校在教育浪潮中的蜕变与升华;向未来的征程迈进,“汇”字型的楼宇布局承载着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逐。这里,“党建红”与“教育蓝”交相辉映,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特色办学与教育质量双轮驱动,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省级示范性食堂、书香四溢的校园书吧、功能齐全的德育广场,这些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理想殿堂。
梦想从这里启航,希望从这里升腾,石榴花开,硕果累累。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民族实验中学用师者匠心点亮学子未来,以文化传承滋养生命成长。站在新的起点,学校教职工正以饱满的激情、积极进取的态度、乐于奉献的精神,继续秉承“崇贤尚雅、博学创新”的校训,朝着川西南教育标杆的目标奋勇前行,让每一个梦想都能在这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土地上绚丽绽放,续写属于新时代的教育华章。
陈才明 黄勇 薛千千 文/图
发布日期: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