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传承千年的指尖艺术
—— 探寻广元苍溪“唤马剪纸”的永恒魅力
文章字数:2,312

  一把小剪刀,一张红宣纸……
  剪刀与红纸交错间,一幅幅灵动的图案跃然纸上,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唤马剪纸”,这门源自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唤马镇乡野间的古老艺术,穿越千年时光,至今仍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凝视这些镂空的图案,看到的不仅仅是技艺本身,更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憧憬。
  唤马剪纸,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民间文化符号,传承和汇聚成一部流动的现代版文化史诗。
  “唤马剪纸”的兴盛之源
  纸寿千年,剪续春秋。“唤马剪纸”起源于三国,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选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苍溪县唤马镇原名“竹林溪”。相传三国时期蜀将张飞镇守阆中前往汉中途中,于竹林溪驻骑小憩,因“品酒赏艺”丢失坐骑,张飞在竹林溪边呼唤走失之马,后人遂称竹林溪为“唤马溪”。当时的民间艺人以剪纸的形式记录下张飞“醉酒赏艺”“竹林唤马”等故事情节,又因张飞长相威猛,农家妇女手撕张飞形貌贴于门框以驱邪避恶,后逐渐演变为最初的唤马剪纸。
  唤马剪纸因其材料简易、工艺简单而深受老百姓和民间艺人的喜爱,在记录农业生产、美化居家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风格上,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又有南方剪纸的精巧秀丽、细腻婉约,以“阳剪”留线、“阴剪”去底的独特技法,让图案如刺绣般立体,这些技艺背后,是匠人们对“纸短情长”的最好诠释。正如古人所言:“家有一卷剪纸,喜气常伴人家。”这份朴素的情感,至今仍在春节的窗花、寿宴上的福寿图、婚庆的喜字中鲜活流淌,唤马剪纸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仪式。
  李自鹏是四川省非遗(唤马剪纸)李氏传人,自小酷爱美术,尤喜剪纸,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唤马小学参加工作。他将唤马剪纸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引入课堂,通过40多年持续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培养了大批剪纸爱好者和民间艺人,创作了大量形神俱佳的优秀剪纸作品。唤马小学提出“全面发展+个性特长”育人理念,将唤马剪纸确定为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和学生艺术特长。正是因为唤马小学的教育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在剪纸历史挖掘、教学研究、文化传承上做了大量工作,才确保了唤马剪纸依然留存于世,传承至今。
  “唤马剪纸”的技艺之美
  一剪春风生,万象入指间。“唤马剪纸”的技法看似简单,但作品创作的哲思与剪刀下的匠心却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从阴阳剪到排剪,每一刀都需精准把控,稍有不慎便会破坏整体构图。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对生活的理解与表达,剪纸作品的创作过程,亦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唤马剪纸”进校园,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美育对话。在唤马小学传统手工“唤马剪纸工作坊”,师生手中的剪刀、刻刀如蝶穿花,红纸翻飞间,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渐次绽放,这便是传承千年的唤马剪纸艺术,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寓意和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墨的独特创作形式,更在于其背后承载的民间记忆与文化传承。方寸之间,它将生活百态、神话传说、节庆民俗凝于薄薄纸张,以镂空艺术形成虚实相生的视觉奇观,让传统纹样在当代焕发新生,尽显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唤马剪纸的灵秀,让非遗之美跨越岁月长河,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剪刀起落间,“梅兰竹菊”诉说君子风骨,“鸳鸯戏水”寄托爱情期许,“鲤鱼跃龙门”承载进取之志,“榴开百子”纹样象征多子多福,“松鹤延年”图案寓意长寿安康,“民族团结一家亲”则传递着和谐共生的理念。
  一幅幅剪纸都承载着人们对吉祥团圆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祈愿,万千情感与中国元素交织,既有深情厚意又饱含吉祥寓意。一次次实践活动,师生们都经历了从紧张生疏到完成作品的欣喜,印证了剪纸对耐心与专注力的锤炼,需心眼手合一,每一刀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彰显其以剪育德、以剪启智、以剪尚美、以剪促劳、以剪健体的以美化人、以美育人功能。
  “唤马剪纸”的时代之变
  当古老技艺遇见现代审美,“唤马剪纸”的传承不仅依赖技艺的延续,更需情感的共鸣。面对现代社会的冲击,唤马小学师生守正创新,剪纸艺术并未固守传统,而是积极拥抱时代,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做好顶层设计和课堂落地。唤马小学结合推进“四化建设”,研发校本课程,整合乡土资源,落实跟进实践。在唤马小学,每个人都是“唤马剪纸”文化传承者,“唤马剪纸”进课程(编写唤马剪纸教学指导意见,分低中高三段编写校本读本)、进课堂(每周一节剪纸课)、进社团(每天一小时社团活动)、进“头脑”、进村社,只要手握剪刀,便能在红纸上刻下对生活的热爱。
  打造剪纸文化阵地。唤马小学建成供学生剪刻创作、装裱设计、文创开发的传统手工剪纸工作坊和现代化剪纸工作坊,集展示、教学、体验于一体的“唤马剪纸传习所”等唤马剪纸阵地,充分体验剪纸艺术的趣味与创造力。
  积极开展学科教学融合和科研课题研究。学校将“唤马剪纸”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进行课题研究,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探索通过“互联网+非遗”模式加强传播。积极开发生产唤马剪纸文创产品,使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唤马剪纸”文化得以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在互联网时代,让唤马剪纸通过社交媒体、数字博物馆等平台走向全球,这些创新深刻诠释了传统不是凝固的琥珀,而是流动的江河。
  “唤马剪纸”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部流动的文化史诗,它用最朴素的工具,讲述最深沉的故事。它的文化价值,从来不是封存于玻璃展柜的标本,而是流动在生活脉络中的文化呼吸。剪下一纸窗花时,剪去的是浮躁,留下的是对传统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当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找到共鸣点,这门历经千百年的技艺,终将在创新与守护的合力中绽放出新的光彩。愿这门指尖上的艺术,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让世界看见“唤马剪纸”文化的生生不息。
  黎海涛(作者系苍溪县唤马镇小学校校长)
发布日期: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