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共建共享农产品供销体系
文章字数:1,880
□本报记者 李吉明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努力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实施方案强调,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并对完善配套工作措施、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日前,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四川省商务厅主办,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协会共同承办的“购在中国·2025川渝农批市场联盟产销对接大会”在渝举行。
本次大会以“深化区域协同畅通产销对接”为主题,川渝两地区县、市州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商协会、供应链企业、川渝农批市场联盟成员、批发经销商等代表共240余人参加,搭建川渝与相关省市交流合作平台,共建共享农产品供销体系,促进川渝农批市场一体化发展。
9个合作项目签约 政府搭台推动产销对接
当天,大会举办川渝地区特色农产品专题展示对接,100余家生产加工企业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现场还邀请贵州、黑龙江等地经销商代表开展产销对接,推动川渝和其他省区的农产品产销企业开展洽谈交流,推介特色农产品达1000余个。
不仅如此,本次大会还组织川渝农批市场联盟62个成员单位参加会议,推动川渝农批市场的有效合作;发布了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农批市场行业发展报告。
另外,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协会分别在会上发布了一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投资和产销对接项目机会清单,给各方提供更多投资和发展机会。双方将共建共享两地农批市场仓储物流、冷藏冷链等设施,围绕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
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经过前期协调对接,促成现场签约农产品产销合作项目9个,有效助推川渝建立长期稳定的优质农产品供销关系,推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
参与各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采购商加强与产地之间的接洽、促进农批市场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搭建平台创造机遇,借力川渝农批市场联盟等资源,继续推动与西部省(区、市)等地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推动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融入各地大市场。
110余次活动、签约12.1亿元五年产销对接成果丰硕
大会期间,两地还总结展示了川渝农批市场联盟成立五年来的产销对接成果,具体来看:
重点平台项目合作落地见效。潼南区农投集团与四川首建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重庆市“平急两用”保供基地项目基本建成,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保鲜库、特色果蔬交易区、期货交易仓、食材保供基地等。双福国际农贸城与贵州遵义市合作共建的辣椒产业运营中心已投入使用。江津花椒城与成都国际商贸城共建的花椒集散中心项目已建成。
产销对接协议落地见效。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与四川省商务厅成功主办了两届联盟产销对接大会,引导撮合双方协会、市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30余项,参会市场及企业700余家,发布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机会清单,宣传推广品牌企业300余家、特色农产品4000余个(条)。
另外,五年来,重庆市万州、渝北、合川、潼南、开州、梁平、巫山、忠县、彭水等区县及农批市场开展了110余次产销对接活动,引导推动重庆市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四川、山东、云南、贵州、内蒙、甘肃等省区的市场、企业、采购商、供应商签订采购供应合作协议245个,签约金额达12.1亿元,落地金额11.8亿元,履约率97.5%。
川渝双方互访交流落地见效。川渝双方积极开展农产品及价格信息、项目建设等交流合作。如双福国际农贸城先后到成都蒙阳、海霸王、百佳、沙西、绵阳高水等农批市场进行业务洽谈,达成相关合作;三科农贸城考察达州复兴农贸市场数字化和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参观成都标果集配公司,引进复制了现代化集配模式等。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两地农批市场之间开展实地互访交流合作活动达140余场(次)。重庆市商务委、四川省商务厅以及各市州、区县、协会通过实地互访及线上交流达600余场(次),指导推动了川渝农批市场联盟产销对接、项目共建、协同保供等工作。
近年来,川渝农批市场还积极推进协作保供和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建设。据对重庆市双福国际农贸城、观农贸市场、吉之汇农贸城、乐邦水产市场、海领5家骨干农批市场统计,2024年来自四川的蔬菜、水果、粮油、干副、猪肉、水产品等农产品达198.8万吨,占比23.4%,同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观农贸市场、吉之汇农贸城3家市场销往四川的农产品227.3亿元,占比31.4%,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此外,川渝与其他省区协同保供落地见效。川渝两地和山东省等农产品主产地建立了完善的生活必需品保供合作渠道。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观农贸市场、吉之汇农贸城、乐邦水产市场、海领市场等大型农批市场,2024年组织采购农畜产品405.6万吨,占比47.7%。其中,双福国际农贸城、观农贸市场、吉之汇农贸城销往市外的农产品118.7亿元,占比16.4%。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努力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实施方案强调,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并对完善配套工作措施、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日前,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四川省商务厅主办,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协会共同承办的“购在中国·2025川渝农批市场联盟产销对接大会”在渝举行。
本次大会以“深化区域协同畅通产销对接”为主题,川渝两地区县、市州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商协会、供应链企业、川渝农批市场联盟成员、批发经销商等代表共240余人参加,搭建川渝与相关省市交流合作平台,共建共享农产品供销体系,促进川渝农批市场一体化发展。
9个合作项目签约 政府搭台推动产销对接
当天,大会举办川渝地区特色农产品专题展示对接,100余家生产加工企业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现场还邀请贵州、黑龙江等地经销商代表开展产销对接,推动川渝和其他省区的农产品产销企业开展洽谈交流,推介特色农产品达1000余个。
不仅如此,本次大会还组织川渝农批市场联盟62个成员单位参加会议,推动川渝农批市场的有效合作;发布了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农批市场行业发展报告。
另外,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协会分别在会上发布了一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投资和产销对接项目机会清单,给各方提供更多投资和发展机会。双方将共建共享两地农批市场仓储物流、冷藏冷链等设施,围绕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
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经过前期协调对接,促成现场签约农产品产销合作项目9个,有效助推川渝建立长期稳定的优质农产品供销关系,推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
参与各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采购商加强与产地之间的接洽、促进农批市场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搭建平台创造机遇,借力川渝农批市场联盟等资源,继续推动与西部省(区、市)等地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推动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融入各地大市场。
110余次活动、签约12.1亿元五年产销对接成果丰硕
大会期间,两地还总结展示了川渝农批市场联盟成立五年来的产销对接成果,具体来看:
重点平台项目合作落地见效。潼南区农投集团与四川首建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重庆市“平急两用”保供基地项目基本建成,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保鲜库、特色果蔬交易区、期货交易仓、食材保供基地等。双福国际农贸城与贵州遵义市合作共建的辣椒产业运营中心已投入使用。江津花椒城与成都国际商贸城共建的花椒集散中心项目已建成。
产销对接协议落地见效。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与四川省商务厅成功主办了两届联盟产销对接大会,引导撮合双方协会、市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30余项,参会市场及企业700余家,发布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机会清单,宣传推广品牌企业300余家、特色农产品4000余个(条)。
另外,五年来,重庆市万州、渝北、合川、潼南、开州、梁平、巫山、忠县、彭水等区县及农批市场开展了110余次产销对接活动,引导推动重庆市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四川、山东、云南、贵州、内蒙、甘肃等省区的市场、企业、采购商、供应商签订采购供应合作协议245个,签约金额达12.1亿元,落地金额11.8亿元,履约率97.5%。
川渝双方互访交流落地见效。川渝双方积极开展农产品及价格信息、项目建设等交流合作。如双福国际农贸城先后到成都蒙阳、海霸王、百佳、沙西、绵阳高水等农批市场进行业务洽谈,达成相关合作;三科农贸城考察达州复兴农贸市场数字化和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参观成都标果集配公司,引进复制了现代化集配模式等。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两地农批市场之间开展实地互访交流合作活动达140余场(次)。重庆市商务委、四川省商务厅以及各市州、区县、协会通过实地互访及线上交流达600余场(次),指导推动了川渝农批市场联盟产销对接、项目共建、协同保供等工作。
近年来,川渝农批市场还积极推进协作保供和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建设。据对重庆市双福国际农贸城、观农贸市场、吉之汇农贸城、乐邦水产市场、海领5家骨干农批市场统计,2024年来自四川的蔬菜、水果、粮油、干副、猪肉、水产品等农产品达198.8万吨,占比23.4%,同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观农贸市场、吉之汇农贸城3家市场销往四川的农产品227.3亿元,占比31.4%,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此外,川渝与其他省区协同保供落地见效。川渝两地和山东省等农产品主产地建立了完善的生活必需品保供合作渠道。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观农贸市场、吉之汇农贸城、乐邦水产市场、海领市场等大型农批市场,2024年组织采购农畜产品405.6万吨,占比47.7%。其中,双福国际农贸城、观农贸市场、吉之汇农贸城销往市外的农产品118.7亿元,占比16.4%。
发布日期: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