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碧水烹鲜 画境生金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交出富民新答卷
文章字数:1,572
  晨雾还恋恋不舍地缠绕着远山,驷马河面已悄然跃起点点碎金,几只白鹭悠然掠过清波。在巴山蜀水的深处,一座名为驷马的小镇,正悄然以水为底色,以食为烟火,以画为意趣,层层递进,无声地铺展出一幅文旅相融的动人画卷。
  驷马河自北向南穿镇而过,像一条碧绿的绸带系在小镇腰间。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当地人总说,这条河是有灵性的,它不仅滋养着两岸的草木,更孕育了小镇的烟火人间。沿着河岸漫步,湿地公园的芦苇荡里藏着清脆的鸟鸣,滨水步道的石板路被晨露打湿,踩上去带着微凉的诗意。
   一条美食街带活整条产业链
  “以前觉得天天见的河,有啥稀奇?”在河边经营农家乐的李大姐,一边麻利地收拾着刚到的鲜鱼,一边笑着说:“可自从‘驷马水乡’这个牌子打响过后,城里人周末呼啦啦地来,我这小院儿,以前一天没几桌,现在周末得提前1天订!连带着家里老头子养的鱼、种的菜,都不愁卖了。”
  好水养好物,这朴素的道理,在驷马镇化作了舌尖上的“真金白银”。驷马河丰美的牧草,滋养着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循着水声与青草的气息,一条飘着浓郁肉香的“平昌牛肉美食街”应运而生,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关键一环。
  步入街巷,浓烈而温暖的肉香便如无形的手牵动步履。一家家牛肉主题餐饮店鳞次栉比。“清油毛肚来了!”随着一声吆喝,一盘新鲜的清油毛肚被端上餐桌。“我们店的镇店之宝——清油毛肚,它的特色就是脆、嫩,入口化渣,很多客人就是冲着这个来的。”美食街商户笑着说。
  随着肉牛产业成为全县主导产业,驷马镇养牛农户与合作社日渐增多。据了解,当地牛肉美食街的佳肴,多取材于农家散养的海福特与西门塔尔,其品种肉质紧实。农户与美食街餐馆签订订单后,既让农户养牛不愁销路,也让餐馆稳定获得优质肉源。“以前卖牛得拉到县里市场,价格还不稳;现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一位刚送完牛肉的合作社社员笑着补充道。
  如今,这条街不仅是本地人味蕾的故乡,更是外来客感受驷马心跳的驿站,让慕名而来的“流量”,真正沉淀为富民增收的“留量”。同时,在品尝完美味的牛肉佳肴后,还可以移步街道尽头的肉牛产业主题馆。这里不仅能探寻肉牛产业的发展脉络,辨识不同牛种的独特特征,更能深入领略丰富的牛文化。“许多外地游客都是在享用牛肉美食后专程前来参观,这让场馆始终人气旺盛,热闹非凡。”讲解员何莉萍介绍。
   让乡村记忆重新鲜活起来
  在驷马玩水,尽得清凉之趣;大块食肉,酣畅淋漓。而当地更有一说:来了驷马,若不往双城村感受父亲文化,才算真的白来一趟。
  黄泥灰瓦,木门花窗,41套川东北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个叫冉家梁的舒缓山坡上。
  双城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修缮一新的“父亲原乡”文化陈列馆。馆内陈列着蓑衣、犁铧、风车等老物件,墙上悬挂着村民家族谱系图,还展示了口述历史影像。村里还通过修复古院落、整理家风家训,让沉睡的乡村记忆重新鲜活起来。
  “这些农具是我爷爷用过的,现在成了孩子们了解农耕文化的‘活教材’。”村民张永富感慨道。
  如今的双城村,立足现有的乡土村落、生态基底和产业基础,实施传统村落整体改造130户,建成乡村民宿42家,在田园场景中营造出了一座小规模、微村落、生态化的巴山美村。2022年9月底,“巴山美村度假区”正式投入运营。开业当天,41套民宿71个床位很快被预订一空。“非常火爆,可以说一房难求!”巴山美村度假区负责人说。
  这些年,双城村既在塑形,更在铸魂,让双城村真正成了一块“留得住人、装得下梦”的诗意栖居地。
  “我们用心串起‘观山水、品美味、见智造’的完整珠链。”驷马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只为让每位远客乘兴而至,尽兴而归,在这多元交织的体验里,记住、爱上并传扬这座小镇。”如今,文旅融合已成为驱动驷马产业焕新与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据统计,其蓬勃之势已直接并间接带动数千乡亲在家门口捧起“文旅饭碗”,本地农副产品插上翅膀,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小镇的声名与美誉如清波荡漾,传向远方。
  李柯学
发布日期: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