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文章字数:1,335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连片的林海中,鲜红的党旗格外醒目,党员技术员正带着村民查看药材长势。近年来,青川县林业局高擎党建旗帜,将漫山生态“绿”转化为万家富民“金”,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在这片土地徐徐展开。
党旗插在产业链 全链条服务暖民心
“文技术员,我家黄连有点蔫,你有空来看看不?”清晨6点,青川县党员技术员文林章的电话就响了。放下电话,他背着工具包直奔山林,这样的“林间急诊”对他而言早已是常态。一年下来,他技术出诊超过200次,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随叫随到的药郎中”。
在青川,像文林章这样扎根一线的党员并非个例。青川县林业局直属机关党委下辖8个党支部,分区联系全县18个产业园区,120余名党员分片包联42个重点产业村,织就一张“需求收集—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的全链条服务网。“党员联户不只是送技术,更要解难题。”青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卢成建说。
今年以来,青川县林业局已开展10期“林下学堂”,从种苗选育到直播卖货,千余名村民因此受益。
产业资金阳光运行也让村民安心。蒿溪回族乡林业园区党员监督岗公示栏前,老党员何思德给村民算细账:“这50万元扶持资金,28万元买黄连苗,12万元修灌溉渠,10万元建遮阳网,每笔支出都有发票和验收单。”三级公示制度让每一分钱都“晒在阳光下”。
头雁领飞聚人才 科技活水注山林
青川的山能养人。95后返乡大学生董微微流转 3000 亩林地,创办了青川微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川县林业局派驻党员技术骨干驻场指导下,她不仅带动200多户农户种植黄连,还建起育苗基地,培育的优质种苗让周边村民亩均增产15%,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标杆”。
山林里还藏着“土专家”的智慧。62岁的李传怀琢磨出的“双黄套种”模式,成了青川林下种植的“金字招牌”。他家的3亩试验田成了现场教学点,带动“双黄套种”推广至5个乡镇。
在青川人才库中,像李传怀这样的“田秀才”有89名,23名致富带头人、乡贤党员进入村“两委”,他们带着技术、资源、经验扎根山林,让沉寂的林地焕发新生。
“我们健全人才结对机制,城里专家带乡土人才,老把式带新农户。”卢成建介绍,通过“线上专家库+线下服务站”模式,四川省林科院专家远程指导,本土人才实地传帮带,今年已攻克3项林下种植技术难题,为产业注入“科技活水”。
立体经济点绿成金 林地产值节节高
走进房石镇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2万亩套种基地一眼望不到头,上层黄柏树干挺拔,下层黄连绿意盎然。“现在‘黄柏+黄连’套种,光黄连一亩就能收400公斤,挣两万多!”村民赵桂兰边采黄连边笑。
在党组织牵线搭桥下,“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合作网络不断延伸。川珍实业等龙头企业延伸加工链条,开发的黄连茶、天麻粉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120%;山货直播间、西博会等新渠道打通产销末梢,全县42万亩林下经济带动3.2万户年均增收1.2万元。
目前,全县18个现代林业园区通过“一园一策”强化基础建设,12家龙头企业与45个合作社抱团发展,在“万亩园”中实现“亩万元”效益。今年全县园区综合产值已突破11亿元,曾经闲置的林地,成了“种啥长啥、种啥赚啥”的聚宝盆。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富山”,青川县林业局以党建组织力激活产业发展力,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蹚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山区现代化新路径。
宁纤秋 马帅枭 曹琳
党旗插在产业链 全链条服务暖民心
“文技术员,我家黄连有点蔫,你有空来看看不?”清晨6点,青川县党员技术员文林章的电话就响了。放下电话,他背着工具包直奔山林,这样的“林间急诊”对他而言早已是常态。一年下来,他技术出诊超过200次,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随叫随到的药郎中”。
在青川,像文林章这样扎根一线的党员并非个例。青川县林业局直属机关党委下辖8个党支部,分区联系全县18个产业园区,120余名党员分片包联42个重点产业村,织就一张“需求收集—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的全链条服务网。“党员联户不只是送技术,更要解难题。”青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卢成建说。
今年以来,青川县林业局已开展10期“林下学堂”,从种苗选育到直播卖货,千余名村民因此受益。
产业资金阳光运行也让村民安心。蒿溪回族乡林业园区党员监督岗公示栏前,老党员何思德给村民算细账:“这50万元扶持资金,28万元买黄连苗,12万元修灌溉渠,10万元建遮阳网,每笔支出都有发票和验收单。”三级公示制度让每一分钱都“晒在阳光下”。
头雁领飞聚人才 科技活水注山林
青川的山能养人。95后返乡大学生董微微流转 3000 亩林地,创办了青川微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川县林业局派驻党员技术骨干驻场指导下,她不仅带动200多户农户种植黄连,还建起育苗基地,培育的优质种苗让周边村民亩均增产15%,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标杆”。
山林里还藏着“土专家”的智慧。62岁的李传怀琢磨出的“双黄套种”模式,成了青川林下种植的“金字招牌”。他家的3亩试验田成了现场教学点,带动“双黄套种”推广至5个乡镇。
在青川人才库中,像李传怀这样的“田秀才”有89名,23名致富带头人、乡贤党员进入村“两委”,他们带着技术、资源、经验扎根山林,让沉寂的林地焕发新生。
“我们健全人才结对机制,城里专家带乡土人才,老把式带新农户。”卢成建介绍,通过“线上专家库+线下服务站”模式,四川省林科院专家远程指导,本土人才实地传帮带,今年已攻克3项林下种植技术难题,为产业注入“科技活水”。
立体经济点绿成金 林地产值节节高
走进房石镇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2万亩套种基地一眼望不到头,上层黄柏树干挺拔,下层黄连绿意盎然。“现在‘黄柏+黄连’套种,光黄连一亩就能收400公斤,挣两万多!”村民赵桂兰边采黄连边笑。
在党组织牵线搭桥下,“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合作网络不断延伸。川珍实业等龙头企业延伸加工链条,开发的黄连茶、天麻粉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120%;山货直播间、西博会等新渠道打通产销末梢,全县42万亩林下经济带动3.2万户年均增收1.2万元。
目前,全县18个现代林业园区通过“一园一策”强化基础建设,12家龙头企业与45个合作社抱团发展,在“万亩园”中实现“亩万元”效益。今年全县园区综合产值已突破11亿元,曾经闲置的林地,成了“种啥长啥、种啥赚啥”的聚宝盆。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富山”,青川县林业局以党建组织力激活产业发展力,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蹚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山区现代化新路径。
宁纤秋 马帅枭 曹琳
发布日期: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