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农村污水治理的全国样板
广元市苍溪县以生态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1,425

  □本报记者 尚梅柱 文/图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按照“点线面一同整治、镇村户一体推进、全民一起参与”的思路,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2024年11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潮汐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模式及案例,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潮汐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贮水削峰”模式成功入选,并向全国推广。
  三会村常住人口只有约400户800人,污水排放量仅有约27m3/d。但随着该村乡村旅游的逐步兴起,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的投入使用,节假日和研学高峰期的人口数量猛增,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呈几何式增长。最高峰人口剧增到约690户 2300 人,污水排放量可达约78m3/d。
  “像拓展训练、研学这样的活动,每个月都有好几次,人来多了,污水处理效果就不是很好了,生活污水到处都是。”五龙镇三会村村民张中菊说。
  “贮水削峰”就是通过增加调节池容量,使污水在高峰期间临时储存,后续通过延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时间来消纳处理。
  “其优点在于投入少,基本无运维成本。”广元市苍溪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晓燕介绍道。
  “一增”“一削”“一储”,农村人口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转的新难题迎刃而解。如今,在三会村,青山环抱下,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洋楼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四通八达。前来旅游、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老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建有 1700多亩的猕猴桃、苍溪梨、脆红李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高品质打造了须度民宿、千寻山舍等大小景点18处,年均接待游客3万多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五龙镇三会村党支部书记魏光勇说。
  五龙镇三会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只是苍溪县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苍溪县立足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利用为先、经济适用的原则,采取“三四三”举措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正从“连片整治”到“全域治理”转变。
  坚持“三个导向”定方案。坚持以实际需求、群众意愿、综合利用为导向,制定《苍溪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方案》。在全面完成全县454个自然村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底数清单、治理任务清单、问题设置清单“三张清单”。根据区域差异和村庄类型,在充分听取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的前提下,采用“一村一策”分类梯次推进,努力实现全县83%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实施“四种模式”抓治理。根据全县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处理模式开展治理。针对乡镇撤并、季节返乡、产业园区、居住分散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纳管处理”“贮水削峰”“厌氧+园区”“化粪池+庭院”4种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全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
  落实“三项机制”强运维。“三分建七分管”,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好、管好、用好”,苍溪实行“村(社区)专管、园区共管、庭院自管”的管护机制,推动形成了以群众为主的三级联动治理格局。探索出“县级财政补贴一点、园区利用补助一点、群众投工抵扣一点”的三方经费筹措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建立“三园共建、示范评选、道德积分”的评定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综合利用等纳入村规民约进行激励约束,最大程度减少污水处理设施闲置、空转等现象的发生,治理成效明显,群众可感可及,满意率达98%以上。
  截至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社区)数量达到364个,治理率达80%,尾水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还被纳入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和全国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发布日期: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