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重庆璧山:数智赋能,让交通会“思考”出行更“舒心”
文章字数:3,488
    重庆市璧山区数智交通建设座谈会合影

  重庆市璧山区交通运输委员会 舒俊
   核心提示: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作为重庆“西大门”的璧山区,正全力推进交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致力于打造“能思考、会预警、快响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这场深刻的“数智蝶变”,不仅让交通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也让市民出行从“传统模式”迈入“无缝体验”,更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能”。

  清晨,成渝高铁璧山站开始忙碌起来。出站的旅客无需寻找售票窗口,径直走向一旁的云巴站台,“刷脸”进站,无缝换乘。这条全球首发的云巴线路,如同城市的“智慧动脉”,以99.92%的准点率,安静而高效地输送着南来北往的乘客。
  这是璧山数智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承接重庆城市扩张、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区域,璧山正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以交通为先导,悄然上演着一场从理念到技术、从管理到服务的深刻“数智蝶变”,全力重塑交通体系,让道路会“思考”、执法更“聪明”、出行更“舒心”。
  智慧路网:给道路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
  2025年3月,在金凤隧道出口处的塘坊交调站,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最新安装的多功能感知设备。“这个站点是我们打造的标杆式智能交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它不仅能够精确统计车流量,还能识别车牌、监测车速,可实现实时采集气象数据和边坡数据。”
  璧山区自2014年开始建设交调站,但早期设备功能单一,仅能完成基本的车型分类和流量统计。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现有设备已难以满足精准感知的需求。2025年以来,全区投入专项资金,在塘坊、牛角湾、来凤、三合等关键卡口新建一类交调站,新增了摄像头、雷达、气象检测器、边坡检测器等智能设备。
  “这些设备就像给道路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璧山区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它们能够实现车牌识别、精准测速、卡口监控数据融合分析,还能监测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真正实现了人、车、路、环境的多维度感知。”
  根据建设规划,2025年至2027年期间,璧山还将新建25套交调站,升级9套现有站点,实现全区国省道交调站点全覆盖。更长远的目标是构建“基础设施数字化、多源感知体系化、路网运行智能化、应急响应快速化”的智慧路网管理系统,可使路段高峰时段平均行驶速度提升,突发事件响应时间缩短。
  数智执法:24小时在线的动态监测让执法更精准
  5月12日凌晨,一辆满载砂石的重型货车驶过璧青路非现场治超点,动态称重系统立即显示:车货总重58.6吨,超限率19.5%。高清摄像头自动抓拍车辆号牌,证据信息实时上传至治超信息管理平台。整个检测过程不到2秒钟,驾驶员甚至没有察觉已完成了一次执法检查。
  “这样的非现场治超点,我们已经建成投用5个。”璧山区交通运输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它们就像永不疲倦的执法人员,24小时全天候工作。”今年以来,通过这些智能设备共检测货运车辆73.7万余辆次,发现超限车辆仅821辆次,平均超限率控制在0.1%的极低水平,成效稳居全市前列。
  数字化执法不仅体现在治超领域。在执法支队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法治·交通运输打非治违”系统的运行情况。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系统自动抽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任务,生成执法计划,分配执法人员,全程线上流转。“从立案到结案,所有环节都在系统中留痕,既规范了执法行为,也提高了办案效率。”支队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已通过该平台立案1066件,平台案件录入率达到100%。
  最让执法人员称道的是“信用+执法”新模式。系统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自动生成差异化检查方案,信用良好的企业检查频次大幅降低。“过去是‘一刀切’式的普遍检查,现在是对症下药的精准监管。”执法人员一边演示系统一边说,“检查前,我们和企业通过扫码互认身份,整个过程透明规范。”近日,这套做法实现了入企扫码率、行政检查规范率、“信用+执法”综合场景实施率“三重100%”的目标,获得了司法部门的高度肯定。
  下一步,璧山区交通运输执法支队还计划购置无人机、超高清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加强对地铁站、高铁站、璧青路段等非法营运高发区域的监控,提高打击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智慧出行:从“挤公交”到“智慧坐骑”的舒适体验
  周末的午后,大学生小李和同学相约前往秀湖公园游玩。她们在公交站台通过交运通APP查询实时公交信息,精准的到站预报让她们从容安排候车时间。上车后,小李使用美团扫码支付车费,享受到一小时内免费换乘优惠。
  这一切得益于璧山投资打造的“智慧公交系统”。通过对机房基础设施和机具终端系统、应用系统、数据中心等四大核心系统的建设,全区所有公交线路均支持交通一卡通全国互联互通、金融支付,以及支付宝、美团、交运通APP二维码支付。为解决充值不便的问题,全区还增设了25个互联网圈存充值服务终端网点。
  更令人惊喜的是,全区公交线路和公交车全部完成了人脸支付系统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刷脸乘车”成为现实,将出行便捷性推向新的高度。同时,城区公交线路全面实施“一小时免费换乘”,公交IC卡普通卡与重庆中心城区互联互通,这些举措共同推动璧山区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至54.2%。
  而最让璧山人自豪的,还是全球首发的云巴系统。自2021年4月16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云巴列车以其绿色、智能、快捷、稳定的特性,成为城市亮丽名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卓越的运营品质:截至目前,线路运营准点率高达99.92%,安全运营兑现率100%,列车运行图兑现率99.84%。云巴有效连接了成渝高铁璧山站和轨道交通璧山站,成功打通了璧山南北交通微循环,提高了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增强了群众出行幸福感。
  行业智治:数据驱动下的精准管理与服务
  在璧山区交通运输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渝运安”系统后台,查看前一日的风险预警信息。“这套系统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安全卫士’,能自动校验35项高风险指标,实时监测超速、疲劳驾驶等危险行为。”中心主任介绍道。
  这天,系统发出预警:“某危货运输企业被赋红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工作人员立即通过政企直连通道下发整改通知书,同时通过微信和电话双重渠道提醒企业负责人。企业接到通知后,立即排查整改,并在时限内上传了佐证材料。通过这种“线上预警—线下督办—系统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企业隐患自查自纠率提升至98%,累计消除交通领域隐患7.3万项,拦截800多单“带病上路”运单。
  巡游出租车行业的监管也因数字化而焕然一新。2023年至2024年底,全区300辆巡游出租车完成了监控系统及硬件的全面换装。新系统基于交通运输部905协议强化升级,与电子资格证发放系统相结合,实现了驾驶员个人状态及行为分析、区域查车等智能功能。
  “过去处理投诉,往往各执一词,很难核实。”工作人员表示,“现在通过系统实时上传的计价器与卫星定位数据,能够快速还原运营过程,公正处理纠纷。”更重要的是,系统能对存在违规操作风险的驾驶员及时进行提醒和干预,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遇到突发情况时,调度人员能够快速定位车辆位置,迅速调度附近车辆,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在维修与驾培领域,“渝悦修车”与“渝悦学车”系统的推广应用,正推动行业向透明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通过系统,主管部门能够实时掌握维修企业业务动态,分析车主评价数据,倒逼企业优化服务流程。同时,“渝悦学车”系统即将上线,通过清理驾校不达标情况、限期整改未达标驾校,保障行业良性竞争与服务品质。
  此外,通过搭建智慧养护平台,实现对管养路段作业的数字化管理,质量追溯响应速度显著提升。构建的智能预警监测体系,使路况识别准确率保持高位,成功预警多次路基险情,养护资源调度更加高效。
   后记: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璧山市民们踏上归途:有的人在公交站台“刷脸”上车,有的人乘坐云巴穿梭于城市半空,还有的人驾驶车辆行驶在智能管控的道路上……这一切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是璧山交通数字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璧山的数智交通建设,没有停留在技术和数据的堆砌上,而是真正聚焦于人的体验、城的效率。它让道路会“思考”,能够预测风险、优化通行;让执法有“温度”,减少人为干预、提升执法公正性;让出行成“享受”,提供便捷、舒适、经济的交通服务。
  这场变革仍在继续。未来,璧山将继续打破数据壁垒,引入AI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加强对“蒙牌车”等难点问题的智能识别,完善司法鉴定技术链条。同时,进一步拓展“渝运安”系统应用范围,将其推广至班线客运、网约车等领域,实现从接单到终点的全周期安全管理。
  璧山的实践表明,数智赋能交通,是对管理理念、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和产业生态的全方位重塑。它正让璧山的交通血脉变得更通畅、更智能、更安全、更贴心,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更为璧山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发布日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