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让职工群众觉得,有困难找工会,真管用!”
重庆市潼南区总工会深化群团改革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文章字数:1,483
    潼南区社工和群团单位在“佳城天下”党群服务中心协商活动联办

  快递小哥走进工会“爱心驿站”喝上一杯热茶,产业工人在“劳模直播间”里学习技能,农民工通过“5 方调解机制”快速追回欠薪……这些鲜活的场景,正是重庆市潼南区总工会深化群团改革的生动注脚。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潼南区总工会紧扣“群团强基层·联动促治理”改革要求,以“强基层、优服务、促治理”为主线,推动工会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让“工”字招牌在服务大局中焕发新活力。
   织密组织网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扎根”
  “以前觉得工会是‘机关里的单位’,现在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潼南顺丰快递联合工会的骑手王师傅感慨道。他的感受背后,是潼南区总工会打破传统组织壁垒的系列创新: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两新”组织等“空白地带”,区总工会采取“行业覆盖+区域兜底”模式,在快递、外卖等领域建立联合工会55个,覆盖从业人员320人;推动304个村(社区)工会组织全覆盖,23个镇街“群团综合岗”专职人员较改革前增加41人,彻底扭转了“无人办事”的局面。
  组织建起来,更要活起来。潼南区总工会依托数字化手段,对基层工会干部实行“红岩先锋智慧党务”系统管理,设置服务成效、活动参与等量化指标,动态跟踪履职情况。“过去村社工会干部多是兼职,现在系统里‘晾晒’成绩单,干得好干得差一目了然。”桂林街道工会负责人介绍。数据印证实效:目前全区工会组织覆盖率已达100%,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全覆盖,职工“15分钟服务圈”基本建成。
  为激活“末梢神经”,潼南区总工会还培育了3000人的“同心姐妹”志愿者和1.8万人的“志愿山城”队伍。在2025年抗旱救灾中,这支力量化身“应急先锋”,组织志愿者奔赴田间地头,解决农田灌溉等问题,展现了工会组织的“硬核”担当。
  做优服务品牌: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
  “多亏工会的‘青锋贷’,我的农产品网店才能起步!”返乡青年张某的创业故事,是潼南区总工会精准服务的一个缩影。面对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潼南区总工会摒弃“大水漫灌”,深化实施“五大行动”靶向发力——
  “建功立业”行动让技能变现。聚焦电子装配、电商直播等新兴产业,开展技能培训4000人次,发放“青锋贷”“轻松贷”60万元,带动300余人创业。与四川遂宁联合举办的跨区域劳动竞赛,吸引5000余名职工同台竞技,15名养老护理选手实现跨省就业。“比赛不仅是比拼,更让我们看到了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参赛职工李女士说。
  “权益维护”行动为职工撑腰。针对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的问题,区总工会联合司法、检察、法院、社保等部门构建“5方调解机制”,将平均处理周期从40天压缩至25天。2025年以来成功化解欠薪纠纷10余起。某建筑公司欠薪案中,工会联动遂宁跨区域调解,仅用20天便为17名农民工追回38万元。“没想到工会调解比打官司还快!”农民工老陈连连点赞。
  “服务惠民”行动解民生痛点。公益托管班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累计服务儿童2万人次;青年联谊活动促成32对青年牵手;“川渝送岗”活动提供岗位350个,线上直播吸引2万人次关注……这些“小而美”的服务,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娘家人”的温度。数据显示,2025年工会服务满意度达95分以上,政策知晓率提升至92%。
  改革没有终点,服务永无止境。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下沉”,潼南区总工会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朴素的道理:群团改革的关键,在于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如今,在潼南的工厂车间、社区网格、田间地头,工会组织正以更接地气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工运事业”的答卷。正如一位基层工会干部所言:“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职工群众觉得,有困难找工会,真管用!”
  通讯员 陈航 特约记者 何军林
发布日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