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党建领航焕新颜 工业“锈痕”变身生活“秀带”
文章字数:1,691

□范锐 本报记者 吕婕 文/图
“拎包就能入住,公寓里健身、生活设施啥都有!”在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蓝领公寓”,技术工匠张开元一边在椭圆机上锻炼,一边点赞如今的居住环境。而在太白公园内,市民刘莉抱着孙女夜游绿道,还借着灯笼上的诗句与孩子互动——这两个温馨场景,正是江油市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城市从工业“锈痕”向生活“秀带”转型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该市以“双链驱动”聚合力、以项目攻坚补短板、以文化铸魂显特色,累计实施113个总投资201.87亿元的市政项目,改造321个老旧小区,完成498.34余公里供排水、燃气老旧管道改造,成功入选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一幅集约高效、安全宜居、古韵今风的城市新图景徐徐展开。
“双链驱动”聚合力 唤醒“沉睡资产”激活治理效能
“过去空厂房荒着,飞线乱拉,停车会车都难。”川矿社区党委书记周琼华的回忆,道出了江油曾经的城市治理难题。为摆脱这一困境,江油创新推出“党组织统筹唤活沉睡资产”“红色管家激活治理动能”的“双链驱动”路径。
在市级党委统筹、乡镇党委牵头下,江油组织党员力量下沉,临时抽调20名党员组建3支“沉资”调查队,通过“敲门问需、入院摸排”,梳理出城区3处闲置场所、1500平方米土地资源及20余条居民需求。依托“土地无偿+资金筹措”机制,该市将国有闲置资产无偿划拨,引入社会力量共建,还通过给予入住配额等方式筹措资金,改建蓝领公寓。目前,川矿社区“蓝领公寓”已建成230套住房,一期入住率达100%,收取租金26万元,其中5.2万元反哺社区治理,实现“资产盘活+民生改善”双赢。
基层治理离不开居民参与。江油推行“红色管家”机制,以“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小区自管小组”为核心,吸纳839名退休党员干部、志愿者组建80个“党建+志愿”服务队;建强“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推选206名楼栋党小组组长和284户党员中心户,提供跑腿代办、上门体检等服务。截至目前,已化解矛盾纠纷782件,解决车辆占道违停、楼顶违规种植等居民“烦心事”30件,城市治理效能与居民幸福感同步提升。
项目攻坚补短板 筑牢韧性城市安全基底
江油汛期集中,防洪排涝曾是城市发展的“心腹之患”。“以前下大雨,店门口积水能到几十公分深,生意都没法做。”城东片区茶楼老板杨燕军的经历,是过去江油防汛压力的真实写照。为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江油以“规划先行+项目承载”为思路,系统升级城市韧性。
借助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建设契机,江油组建“市级党委统筹+行业部门牵头+属地乡镇协同+施工单位配合”工作专班,印发《江油城区老旧小区治理工作实施细则》,在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中严格落实海绵城市要求,目前已建成1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区域。同时,探索“6+N”城市规划控制线模式,以蓝线、绿线、黄线等6类底线控制线为基础,引入多领域控制线,锚固城市空间安全底线。
项目落地是关键。江油深入推进“棚改三年攻坚行动”,投入3.64亿元改造262个老旧小区、742 栋房屋,2102套安置房投入使用,1.6万余名群众实现“安居梦”;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地下管网管廊建设,实施防洪排涝、燃气管网更新、排水管网提质增效等工程,整治城市涝点22处,改造排水管网、污水管网35公里,更新燃气管道448.7公里,为城市安全发展筑牢“防护网”。
文化铸魂显特色 打造古今共融文旅名城
作为“诗仙”李白的故里,江油将文化脉络融入城市更新,走出一条“文城融合”的特色发展路。
该市坚持“留痕更新”,组建市级文旅融合发展委员会,编制“1235”文旅发展规划,在保留历史质感的同时注入新功能:将“哪吒文化”“李白IP”融入城市建设,打造“太白书廊”“诗意公交站”等20余处文化地标,绘制3处500余米哪吒主题墙绘;推动李白纪念馆、海灯武馆、太白公园等地标提质升级,建成的城市中心开放式休闲场所日均人流量达1万,文创产品收入达170万元。
为激活全域旅游,江油推出“诗酒趁年华·太白剧本杀”沉浸式实景游,围绕“诗、酒、剑”主题,串联7个A级旅游景区、4个重点文旅点位,设置37项趣味任务。此外,该市还联合王者荣耀开发团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融入江油山水风貌与李白生平,打造“念念明月光”李白游戏角色联动皮肤,构建起线上线下互促、古今文化交融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