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露天电影
文章字数:1,335
  朱芸锋
  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在微信群里发出通知,周五晚上将在楼下小广场放映一场露天电影。看电影,如今早已不算什么稀奇事。小区旁边不远处就有一座数字影院。家中电视里的电影片源也十分丰富,新片源源不断,层出不穷。
  可即便如此,看到物管人员的通知时,我心里还是浮起几分期待。与其说是期待即将在小区放映的这场电影,不如说是想起了从前——那段与露天电影有关的旧时光。
  我的整个小学时代都在村里度过。那时村里还没通电,除了少数几台用干电池的收音机,村里几乎再没有什么电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机的山村,日子平淡无奇,却不显得枯燥。因为每隔二三十天,乡电影队就会来村里放一场露天电影。放露天电影的那天,简直是我们期盼中的节日。
  乡电影队有两个人,只要某天下午看到他们其中一人出现在村小学,当晚村里放露天电影的消息便会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村。说来也怪,那时村里喇叭破旧,声音嘶哑传不远,更没有通知到各家的广播系统,可每次放露天电影的讯息——电影片名、题材,是战争片还是爱情片……总能够精准传进每一个关心者的耳朵。
  天尚未完全黑透,村小学前面的两层操场上,早已或坐或蹲地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人。露天电影的最佳观影位置,莫过于高出操场约两米的讲台前沿。所以放学后,轮到打扫教室的学生,做完清洁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教室里搬出几张板凳,抢先占住操场讲台那里的好位置。也有人喜欢围着放映机坐,因为有时候碰上内容难懂的电影,放映员会低声作些解说,坐得远可就听不到了。不过,对大多数村民来说,其实并无什么“甲级座位”的概念,只要抬头能看见银幕、听得到声音,站在哪棵树下、蹲在哪堆沙旁,或者就势坐在哪块石板上,似乎都没那么要紧。
  几十年过去,早已记不清在村里看过多少场露天电影。只依稀记得几个片名,《大闹天宫》《马兰花》《从奴隶到将军》等等。《马兰花》里有一句台词,我至今还记得:“马兰花呀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那时候根本不懂台词的含义,只是觉得念起来好听,电影画面又美,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只要听说晚上村里要放电影,孩子们当天中午都会自觉完成一项雷打不动的“功课”:睡午觉。放学后匆匆吃完饭,赶紧打猪草、割牛草,然后抓紧时间补一觉。否则看电影看到一半打起瞌睡,错过精彩镜头,损失可就大了。确实有孩子只顾嘻哈打闹没有睡午觉,兴冲冲跑去看电影,结果没一会就呼呼睡去;也有人一觉睡过了头,第二天早上才醒,懊悔不已。
  我也曾有一次“补觉失败”的经历。当天的电影没在学校操场放,而是改到了二队的大祠堂。大概是因为我没睡午觉,没看多久就睡着了。醒来时,正趴在父亲的背上,穿过一片茂密的小树林。迷迷糊糊中,我掏出父亲给我买的红色小口哨,一声接着一声吹起来。月光穿过叶隙,哨音在林间回荡——那幅画面,至今难忘。
  难得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住在城市小区的人们,对露天电影仍怀有不少热情。只不过现在城里人看露天电影,比我们小时候条件好得多。除了电影,物业管理人员还给孩子们准备了零食和饮料——这对当年的我们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小区楼下的露天电影开始了。我站在人群外围,望着银幕上的光影在晚风中轻晃摇曳,听着音箱里的对白浮过人群悠悠传来。恍惚间,记忆又飘回乡下的那片操场。眼前的露天电影,好像有从前的味道,又好像不再一样。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政协经济委)
发布日期: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