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从“无人管”到“一起治” 激发新就业群体治理活力
文章字数:2,666


□丁士伟 周强 本报记者 李祥 文/图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催生了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大量新就业群体,他们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双流区中心区域,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东升街道)常住人口超50万人,市场主体达1.5万余家,经济社会活动活跃,新就业群体规模庞大。据统计,东升街道作为新就业群体主要活动区域,聚集人数占双流区总量半数以上,约7000人。然而,随着新业态经济快速发展,该群体普遍面临“休息难、饮水难、如厕难、充电难”等现实困境,党组织覆盖存在“空白点”,群体融入治理缺乏“连接点”,服务保障缺少“支撑点”。如何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这些“在路上”的群体,引导其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成为东升街道党工委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
为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东升街道党工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将党建引领融入服务管理新就业群体全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24年以来,东升街道在双流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赋能、治理融合”理念,整合辖区资源,创新工作机制,打造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平台——“暖心驿站·东哥之家”,以驿站为核心物理载体和情感纽带,构建了“一个核心引领,三个维度协同发力”的工作新模式。
建强一个“前沿堡垒”,把支部建在服务链上。一是首建新就业群体党支部,破解“组织覆盖难”。通过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全面摸排辖区内快递、外卖、网约车等企业网点中的党员情况,突破按地域或单位设立党支部的传统模式,吸纳辖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中的党员率先成立了双流区首个新就业群体党支部。支部以服务凝聚、活动吸引的方式,将散落在各家平台企业的“流动党员”“隐形党员”重新组织起来,已开展宣讲1场、党课2场、主题党日活动5场,确保组织生活不断线、有实效,消除组织覆盖“空白点”。二是选优配强“头雁”,破解“引领带动难”。党支部由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四川省人大代表、圆通快递员唐建担任书记,并兼任东升街道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首任队长,实现了党组织负责人与群体带头人“一肩挑”。唐建以“身边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其政治优势、信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成为了凝聚新就业群体的“天然磁石”。三是打造“治理合伙人”机制,破解“作用发挥难”。党支部不仅是党员的“家”,更是引领群体参与治理的“指挥部”。创新“党支部+治理合伙人”模式,党支部牵头,与平台企业网点、社区等结成“治理合伙人”,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网络。
打造一个“暖心家园”,以精准服务凝聚人心。一是空间赋能,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立足群体需求,科学规划驿站功能布局,打造“一室四区+一站三区”的功能空间(党群活动室、学习休憩区、爱心共享区、休闲社交区;充电服务站、文化展示区、新梦活动区),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充电工具、图书等设施,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基本解决“四难”问题。二是智慧赋能,建立“点单式”响应机制。创新“线上报需求+线下驿站速响应”机制,小哥们通过线上随时反馈需求,驿站后台即时接收、快速派单、限时解决,形成需求闭环。运行以来,精准解决充电桩安装、临时休息点增设、如厕指引等民生诉求30余件,服务满意度高达98%。三是活动赋能,营造“家一般”的归属感。围绕重要节日和群体需求,常态化开展“暖‘新’慰问”“主题观影”“技能培训”“联谊交友”等特色活动,累计开展7场,服务超700人次,让驿站从“冷冰冰”的场地变为“热乎乎”的家园。
组建一支“移动哨兵”,以积分激励激活效能。一是设计“公益积分”制度,变“无意”为“有意”。紧密结合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门入户”的工作特点,设计“参与社区服务—积累公益积分—兑换暖心权益”的闭环激励体系。小哥们通过上报安全隐患、参与文明劝导、协助社区宣传等“随手公益”行为获取积分。二是成立“新心骑手联盟”,变“个体”为“集体”。以积分为纽带,组建了一支由30名来自各平台的骑手组成的“东升新心骑手联盟”,将他们从平台的“接单员”转变为社区的“报事员”。三是赋能“流动网格员”,变“被动”为“主动”。鼓励表现积极、热心公益、稳定性强的骑手认证为社区“流动网格员”,他们像移动的“天眼”和“探头”,成为社区治理的“民情前哨”和“公益使者”。目前已带动7名外卖骑手入网进格,已累计上报各类社区事件80余条,有效延伸了基层治理的感知触角。
畅通一个“良性循环”,实现服务与治理互促共赢。东升街道党工委通过“东哥之家”这个枢纽,构建了一个“服务吸引—情感凝聚—治理反馈—激励回馈”的良性循环生态。通过提供精准、温暖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吸引新就业群体向组织靠拢,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依托“公益积分”制度将治理行为转化为可兑换的物资、服务与荣誉,形成“付出有回报、贡献受尊重”的正向激励;持续完善的激励体系又进一步反哺服务提升与治理参与,最终实现“服务越好—参与越广—激励越足—服务更优”的闭环运作,推动党建引领下服务与治理深度融合、互促共赢。
从“无人管”到“一起治”,东升街道探索出党建引领新兴领域治理新路径。一是坚持服务为先,是凝聚新兴群体的“金钥匙”。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先服务后治理,用实实在在的暖心举措解决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赢得信任和凝聚新兴群体。东升街道通过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显著缓解“四难”问题,极大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纷纷称赞“这里比自家还方便”,为党建引领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是覆盖新兴领域的“突破口”。面对新就业群体党员分散、流动性高的特点,创新建立党支部,以服务凝聚党员,以活动吸引参与,有效破解了“组织覆盖难”问题。这种灵活多样的组织设置方式,为在新兴领域实现“两个覆盖”提供了有效路径。三是设计有效机制,是激活治理力量的“催化剂”。通过设计“公益积分”等小而实的机制,将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门入户”的职业优势转化为参与治理的积极力量,建立了“参与—积累—兑换”的激励闭环,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行为激励的统一,实现了“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治理一张网”的多赢局面。
东升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升街道将持续深化“暖心驿站·东哥之家”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内涵、完善积分机制、扩大群体覆盖,努力将驿站打造成为党建引领的坚强阵地、暖心服务的综合平台、融入治理的有效载体,为全市新就业群体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更多“东升经验”。
发布日期: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