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从红脸到握手 权属难题这样破解
文章字数:633

□龙永晗 本报记者 王建武 文/图
“为这片山,这些年没少红过脸,现在好了,心里的疙瘩总算解开了!”罗溪村的石主任话音刚落,一旁的刘大哥接过话茬:“以前因为山林的事,乡亲们见面都绕着走,哪有笑脸?”话音未落,两人已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捺印。曾经各执一词的两双手紧紧相握,久违的笑容重回脸上,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发生在贵州省黎平县孟彦镇的这起长达20多年的山林权属纠纷圆满化解。
这温暖的一幕,背后是孟彦镇政府的主动作为。“要化解山林矛盾,就得把功夫下在前面。”工作人员老汪说。他们定期摸排山林权属纠纷,鼓励群众主动报线索,只要发现苗头性问题,立刻上门介入;翻历史档案、跑实地走访,还用上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把山林四抵界限标得清清楚楚,从源头避免矛盾升级。
遇上复杂纠纷,单靠一个部门不够。镇里索性搞起“部门联动”,把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平安办、司法所、村“两委”的人都请到争议现场,让村民当面看清争议点,听明白法律依据,搞清楚自己的权益,问题摆上台,道理讲透了,矛盾自然好化解。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纠纷,孟彦镇还建起了“长效预防机制”。趁赶集日、村民大会,发宣传册、播短视频、现场答疑,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讲进村民心里,让大家懂法更守法;每季度进行一次纠纷“回头看”,回访已经化解矛盾的村民,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反复。
今年以来,靠着这套“早发现、快化解、常巩固”的办法,孟彦镇已成功解开41起、稳控10起山林“心结”,让绿意盎然的山林间,多了邻里和睦的温情。
发布日期: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