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四川技能成果亮相国赛
多角度呈现职业技能建设蓬勃活力
文章字数:1,129
  □本报记者 陶岚
  9月19日晚,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开幕。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采用“赛·展·演·会”集成办赛模式,其中“展”的部分,成为对外展示各地技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四川代表团携10项技能建设成果亮相,从平台建设到服务国家战略,从科技赋能到文化传承等不同角度,呈现四川职业技能建设的蓬勃活力。
  创新模式 技能人才培育走出新路子
  四川代表团展馆正中央,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模型全方位展示四川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模式。
  “这是全国首个集人才培育、产业孵化、数字赋能、服务集成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功能性总部。”项目运营方成都东晨数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商部负责人张涵介绍,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着重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技能人才赋能产业建圈强链。张涵以智能制造实训空间为例,“明确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出与企业岗位需求高度适配的人才,解决了当前技能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同样在展馆“C位”,墙上的屏幕滚动演示着VR数字化技术仿真培训技能人才的过程。该技术解决了传统技能培训模式中优质设备模型少、购置成本高、实操场景还原难等问题。现场负责此技术演示的人员李泽轩以无人机培训为例:一架货运无人机,成本普遍在10万元以上,不利于工程实训广泛应用。通过5G+XR、数字孪生、智能交互等技术运用,将该型号无人机实体进行1:1还原,转化为虚拟现实场景,可实现线上线下全景式、沉浸式仿真培训。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沉浸式教学,推动技能培训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智能驱动”转变,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科技动能。
  数字赋能 老手艺实现新传承
  花鸟造型胸针栩栩如生,熊猫主题书签文创造型多变,在四川代表团展馆蜀锦蜀绣专区,一件件传承古老工艺的织绣制品吸睛十足。
  “这些文创产品出自我校师生之手,目前部分产品已经量产,非常畅销。”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学校通过牵头蜀锦蜀绣非遗数字化传承项目,联合行业资源成立织绣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相关科研实验室,对传统蜀锦蜀绣进行创新应用,推动蜀锦蜀绣从传统手工艺向数字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型。
  在荣州陶展示区,造型精美的陶制茶杯、茶壶等器具,展示着传统技能技艺的魅力。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展示的荣州陶“一澄”品牌,其数字文创产品在国际数字资产平台上市,探索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数字科技、国际金融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雕刻完成这样一树石玉兰,大约要一个月时间。”广元白花石刻展示点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唐骏介绍,广元白花石刻作为中国四大名刻之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他和团队正创新将四川清音融入石刻艺术传播,推动非遗技艺走进校园、社区、乡村。
发布日期: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