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以制度和措施创新为抓手推动帮扶资源集聚增效
达州市宣汉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字数:1,114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国家战略。作为川东北重要县域,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在东西部协作中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以制度创新和精准施策为抓手,持续优化村企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帮扶资源集聚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制度先行,规范资金管理使用。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宣汉县在四川省率先出台《宣汉县东西部协作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办法》,为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立规矩、明路径、定标准。该办法明确每一笔结对资金必须用于具体项目,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绕需求定”,有效防止资金“撒胡椒面”,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该做法不仅提升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也为结对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创新举措,推动帮扶资源集聚。在制度基础上,持续优化帮扶策略,于2024年进一步推出“项目类别集中、资金规模集中、地域分布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对结对关系、资金分配、项目安排进行系统性优化。一方面,保持省属国有企业结对关系五年稳定,确保帮扶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创新采取“多企帮一村”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往年分散在52个村的帮扶力量集中到33个村,资金使用更聚焦、效益更凸显,形成了“握指成拳”的集聚效应。
  精准施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坚持“一村一策”,突出产业优先和联农带农导向,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精准匹配帮扶资源。对产业发展需求强烈的村,安排2—3家企业联合帮扶,资金规模达10万元—15万元;对基础设施类项目,则安排1—2家企业支持,资金5万元—10万元。这种梯次化、差异化安排,既尊重实际,激发了各村发展内生动力,又强化了重点村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更多村庄主动谋划产业项目,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如白马镇观岩村利用帮扶资金15万元发展辣椒产业150亩,亩产达2500斤,带动近70户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桃花镇中山村利用帮扶资金15万元扩建村集体桃花米加工房,将单日产能提升至15000公斤,是之前的3倍,帮助村集体实现销售收入逾100万元、利润达10多万元。
  持续深化,共建共享振兴成果。在浙江国有企业等东部力量的持续助力下,宣汉县乡村面貌显著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如浙商银行助力清溪镇沙溪村集体经济实现“从零到10万元”突破,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支援庙安镇洞子村建成脆李产业基地和路灯系统,村集体经济逼近百万元,成为帮扶成效的生动例证。
  宣汉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宣汉将继续深化与东部地区的协作关系,聚焦产业提升、民生改善与人才培育,推动帮扶工作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迈进,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富裕实践范例。
  张平 王青长 李晓宏 何昀翰
发布日期: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