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保温瓶里的光
文章字数:1,103
洪萍
每天下班,我总习惯穿过公园那条小径。这天走过时,恰好是园林工人们的午饭时间。他们三三两两坐在树荫下的石阶上,每个人膝上端正地放着一个保温瓶——它们老式陈旧,铁皮外壳上印着褪了色的牡丹、芍药或是喜鹊登枝的花样,瓶口处也磨出了光亮。这些瓶儿在主人手中,显见是长年累月之物,在阳光下泛出微微的温润。
我执意称其保温瓶而不叫饭盒,是因为那瓶身与旧时记忆丝丝入扣地吻合,瓶身已磨得光润,瓶身上牡丹花的红彩斑驳脱落,露出底下铁皮的本色——它们如同主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皆是岁月亲手所铸的印章,记录着生活里无声的珍重与节俭。
工人们打开了保温瓶,热腾腾的气息夹着饭菜香一同飘了出来。一人掰开馒头,就着瓶里的肉圆子青菜汤,另一个人则小心将饭食拨入瓶盖,再慢条斯理地夹菜。饭香氤氲中,他们彼此交换着各自的饭菜,还夹杂着关于饭菜做法的讨论。
“老张,你家这个肉圆子青菜汤怎么这么香?”
“嘿嘿,就多放了点猪油。”
“哎,老李,你家这白菜炒出来真脆生啊。”
“炒之前先放点盐腌一下。”
话音未落,又有人从瓶底掏出洗净的小桃子,或是一把花生,大方地推至众人中间。于是这方小小的石阶,便成了他们彼此间慷慨分享的餐台——他们粗糙的手传递着各自瓶中的珍藏,如同传递着心窝里捂热的光。
我远远驻足,竟看得呆了。眼前景象让我想起年轻人点的外卖盒饭,塑料饭盒里装着的冰冷菜蔬,不过是匆匆塞进胃里的燃料罢了。而眼前这些保温瓶里捧出的,分明是滚烫的烟火人间:是清早厨房里的油烟气,是有人为你热饭的惦记,是工友间交换咸淡、分享酸甜的暖意——这暖意,足以将粗粝的生活炖出香软滋味。
阳光透过枝叶洒落下来,将饭粒照得颗颗如珍珠般晶莹。他们安静地咀嚼着,脸上淌着汗,却无半分愁苦。他们咀嚼着生活给予的实在,也咀嚼着彼此分享的温情。原来他们捧在手中的,并非只是果腹的饭菜,更是人间烟火里最朴素的光源——这光不炫目,却足以暖透劳碌的筋骨,照亮寻常的日子。
这些保温瓶虽然旧了,却比一切簇新的物件更值得珍重——它们盛着寻常人世的暖意。在流转的时光里,那是灶火前细切的菜蔬,是汗滴下土后的坦然休憩,是食物在分享里滋生的甜味,更是将平凡日子煨得绵长温润的微光。
在速朽的时代洪流里,总有些恒常的温度需要被守护。它守护的是对寻常物件的珍重,是亲手料理三餐的耐心,是劳作间隙围坐分享的坦诚,更是对生活本身那份不浮夸、不敷衍的郑重。这并非守旧,而是一种深植于泥土的生存智慧——在物质的磨损中,淬炼精神的韧度;在简单的饱足里,体味人情的醇厚。这瓶中的温热,是抵御浮华与冰冷的恒久炭火,它不因时代的喧嚣而冷却,反而在粗粝的摩擦中,愈显其温润的光泽。它是平凡岁月里,我们自己可以点亮的星辰。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文化馆)
每天下班,我总习惯穿过公园那条小径。这天走过时,恰好是园林工人们的午饭时间。他们三三两两坐在树荫下的石阶上,每个人膝上端正地放着一个保温瓶——它们老式陈旧,铁皮外壳上印着褪了色的牡丹、芍药或是喜鹊登枝的花样,瓶口处也磨出了光亮。这些瓶儿在主人手中,显见是长年累月之物,在阳光下泛出微微的温润。
我执意称其保温瓶而不叫饭盒,是因为那瓶身与旧时记忆丝丝入扣地吻合,瓶身已磨得光润,瓶身上牡丹花的红彩斑驳脱落,露出底下铁皮的本色——它们如同主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皆是岁月亲手所铸的印章,记录着生活里无声的珍重与节俭。
工人们打开了保温瓶,热腾腾的气息夹着饭菜香一同飘了出来。一人掰开馒头,就着瓶里的肉圆子青菜汤,另一个人则小心将饭食拨入瓶盖,再慢条斯理地夹菜。饭香氤氲中,他们彼此交换着各自的饭菜,还夹杂着关于饭菜做法的讨论。
“老张,你家这个肉圆子青菜汤怎么这么香?”
“嘿嘿,就多放了点猪油。”
“哎,老李,你家这白菜炒出来真脆生啊。”
“炒之前先放点盐腌一下。”
话音未落,又有人从瓶底掏出洗净的小桃子,或是一把花生,大方地推至众人中间。于是这方小小的石阶,便成了他们彼此间慷慨分享的餐台——他们粗糙的手传递着各自瓶中的珍藏,如同传递着心窝里捂热的光。
我远远驻足,竟看得呆了。眼前景象让我想起年轻人点的外卖盒饭,塑料饭盒里装着的冰冷菜蔬,不过是匆匆塞进胃里的燃料罢了。而眼前这些保温瓶里捧出的,分明是滚烫的烟火人间:是清早厨房里的油烟气,是有人为你热饭的惦记,是工友间交换咸淡、分享酸甜的暖意——这暖意,足以将粗粝的生活炖出香软滋味。
阳光透过枝叶洒落下来,将饭粒照得颗颗如珍珠般晶莹。他们安静地咀嚼着,脸上淌着汗,却无半分愁苦。他们咀嚼着生活给予的实在,也咀嚼着彼此分享的温情。原来他们捧在手中的,并非只是果腹的饭菜,更是人间烟火里最朴素的光源——这光不炫目,却足以暖透劳碌的筋骨,照亮寻常的日子。
这些保温瓶虽然旧了,却比一切簇新的物件更值得珍重——它们盛着寻常人世的暖意。在流转的时光里,那是灶火前细切的菜蔬,是汗滴下土后的坦然休憩,是食物在分享里滋生的甜味,更是将平凡日子煨得绵长温润的微光。
在速朽的时代洪流里,总有些恒常的温度需要被守护。它守护的是对寻常物件的珍重,是亲手料理三餐的耐心,是劳作间隙围坐分享的坦诚,更是对生活本身那份不浮夸、不敷衍的郑重。这并非守旧,而是一种深植于泥土的生存智慧——在物质的磨损中,淬炼精神的韧度;在简单的饱足里,体味人情的醇厚。这瓶中的温热,是抵御浮华与冰冷的恒久炭火,它不因时代的喧嚣而冷却,反而在粗粝的摩擦中,愈显其温润的光泽。它是平凡岁月里,我们自己可以点亮的星辰。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文化馆)
发布日期: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