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本版导读

“熊猫警长”韩代明 用脚步和科技守护生态净土
文章字数:1,218

  □唐超 本报记者 吕婕 文/图
  10月27日是第九个国际熊猫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群山深处,平武县公安局白马派出所所长韩代明,又一次踏上了前往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路。当地老乡都爱叫他“熊猫警长”,这个称呼,藏着他4年多来在高山深谷里守护野生大熊猫、守护这片生态净土的故事。
  王朗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核心,是野生大熊猫的重要家园。对韩代明来说,这里的每一寸林地都得“盯紧”:4月草地刚融雪,要注意群众带火种进山,还要避免误伤觅食的野生动物;冬天要防范盗伐林木;平常日子里,盗猎隐患也不能松。这次国际熊猫日,韩代明走的是一条新巡护路线,从牧羊场到三道坪,10公里路,海拔从2300米一路爬升到4300米,虽然巡护上了强度,但这条路线对于监测保护野生大熊猫及其伞护物种有着重要意义。
  和他一起巡护的,是获评“中国好人”的王朗保护区巡护员罗春平与梁春平。二十余年间,罗春平与梁春平用脚步丈量了4万公里巡护路,磨破的鞋履堆成了小山,却将保护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印在脑海里。韩代明总说:“跟着巡护员学,才知道守护不是喊口号。”4年多来,韩代明跟着巡护员跑遍了保护区的沟沟坎坎,累计巡护4000里。罗春平评上“中国好人”那天,韩代明拍着他的肩膀笑:“以后咱接着干,争取一起走够‘十万里巡护路’!”
  光靠脚力还不够,在平武县公安局的帮助和指导下,韩代明还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新型生态警务运行模式,发展起了“科技护林”。现在的王朗,近480台红外相机“藏”在树林里,50多个智能卡口守在路口,2台无人机能上天巡查,6处无人机自动巡防机房随时待命。“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解决了深山无法实时巡防的难题,实现对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活动及林火、人为活动的实时监测。此外,无人机巡查和林区实时监控也成为常态,弥补了人力巡护在地形复杂区域的不足,能快速发现非法入侵、火情隐患等问题,让生态守护更高效精准。
  今年9月底九绵高速通车,白马藏寨区域成了热门旅游地,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韩代明也更忙了,他跟同事们说:“游客多了是好事,但生态不能丢,这是咱的根。”韩代明带着民辅警往村里跑,在坝坝会上他跟老乡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学校做自然研学,他教孩子们认熊猫、护树木;重点工程动工前,提前去排查生态隐患,就怕伤了这片山。
  慢慢地,韩代明还摸索出了“分级分色管理”的方法:每月先把保护区全巡一遍,收了非法猎具、查了火灾隐患;容易出问题的“红色区域”,每周必去;一般区域标成“蓝色”,按计划维护。韩代明还跟森林警察大队搭起了“护林打处联办”的机制,不管是发现偷猎还是盗伐,大家一起上,案子办得又快又准。
  国际熊猫日这天,韩代明站在三道坪的山坡上望着远方密林,他深知,自己脚下的每一步巡护路、搭建的每一处监测点、讲过的每一句护林话,都在为“守护”二字落笔。这份守护从不是单一个体的坚持,而是“熊猫警长”与巡护员的接力、科技与人力的协同,更是对“绿水青山”的郑重承诺。而守护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发布日期: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