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我的老师
文章字数:1,272
  余瀛(重庆)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偶然翻出一张陈年的《重庆晚报》。报纸虽已泛黄,一张熟悉的面容映入我的眼帘。照片下的报道题为《钟远航:勤奋敬业是他的最美标签》 ——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职位几经变迁,他却始终如一地守着那方三尺讲台;即便退居二线,他也仍心系高三教学;报道里还提到,他曾四五次因操劳过度而病倒,这字里行间,尽是他对教育事业赤子般的炙热与赤诚。
  这则报道,将我的思绪拉回一九九四年丹桂飘香的季节。
  那时,我到江北一中复读,遇见了钟老师。
  他教复读班和高三(四)班的化学。他的课堂,是我求学岁月中所遇最为特殊、也是最见效的。面对我们这些心浮气躁的复读生,他不讲空泛理论,每一个知识点都以历年高考题呈现,重在剖析命题意图,再讲透如何用书本的知识点破解。方法之妙,令人一点就透。今日讲评昨日卷,讲罢又发新卷,如此周而复始。每节课尾,他必做小结:此类题该从何入手,有何技巧……三言两语,就让我们豁然开朗。他的课堂上,无人走神,难懂的化学知识经他一讲,有拨云见日、如坐春风之感。
  记得有一次,他轻轻走到我座位旁,低声道:“下课后来我办公室。”我顿时面红耳赤——刚发的测试卷上,我仅考了四十五分。
  走进办公室,他让我坐下,轻轻一叹:“这一个月,我一直在留意你的成绩,基础确实有些弱……”他略顿一顿,语气转而温和,“但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跟上!”
  我憋了许久的心里话,终于一股脑儿倾吐而出——将自己未曾学完后续课程、底子薄弱之苦悉数道出。他听罢,方知我成绩差的根源,沉吟一会儿,目光殷殷地望着我:“只要你愿学,有不懂的,可随时来问我,我可以帮你!”
  自那以后,我的化学试卷上,总会多出几行他的红笔字迹,有时是“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有时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考得好时,他便写“这次有进步”;某部分掌握不佳,他则批注道“某某知识点,还需加强,抽空我来补”。连学习方法、重点难点,他也一一标注。那些字,如一颗颗小太阳,既温暖我的心,又推动我不断前行。
  第四次月考,我居然考了九十一分。于他人,这分数或许不足为道,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钟老师又一次唤我至办公室,眼中洋溢笑意:“你看,只要努力,下次定能破百一!”那一刻,我心中如蜜流淌,连脚步也轻快了几分。
  高考前两周,教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紧张得能听见心跳。钟老师却利用自习课,为我们全班画了一幅素描——画中每个人备考的神情栩栩如生:有的蹙眉思忖,有的伏案疾书。画旁一行圆润字体:“怀平常心,沉着应战!”望着那画那字,我们紧绷的神经,竟霎时松弛了几分。
  那年高考,我的化学成绩离一百一十分仅差两分,却已是所有科目中最高的;更庆幸的是,我以超出专科线一分的成绩终于上岸——钟老师,以他的课堂、他的鼓励,将我从掉队的边缘拉回,是他亲手将我送进了大学校园!
  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每当面对数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偶尔为难以教化的孩子蹙额时,总会想起钟老师——想起他伏案刻写蜡纸的身影,想起他试卷上的字字句句,想起他那幅素描中的温暖画意。他给予我的,不仅是化学知识,更是一种为人为师的韧劲;他的影响,早已深深镌刻进我生命的年轮之中。
发布日期: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