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四川绵竹首次在“一般控制区” 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
文章字数:630
  □周韵 牟文 本报记者 李鹏飞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在样线监测工作中,惊喜发现四川绵竹历史矿区清平镇漆树沟区域“气洞梁子”首次成功捕捉到九顶山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影像,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佐证。
  镜头前,一只体态丰硕的大熊猫闯入画面。它先是好奇地奔向红外相机,驻足仔细嗅探。然后,用头部亲昵地磨蹭相机外壳,举止间充满了探索的兴致。再将一只黑白分明的“猫眼”贴近镜头,向内窥探。那眼神中闪烁着天真与好奇,宛如一个发现了新奇宝藏的孩童,憨态可掬的姿态在红外相机镜头前展露无遗。
  “绵竹片区已经连续 6年在三江村区域监测到大熊猫活动轨迹。2024年,又在清平镇小木岭区域发现大熊猫的粪便。今年8月,红外相机数据首次证实大熊猫的足迹已延伸至漆树沟区域。”绵竹市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副站长梅旭东表示,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巡护监测,清晰表明绵竹片区的大熊猫活动范围正在稳步扩大。
  本次在漆树沟区域首次捕捉到大熊猫影像,具有特殊意义。该区域属“一般控制区”,更接近人类活动范围。这一现象说明,绵竹片区的大熊猫种群正逐步向外扩散,也反映出一般控制区内的栖息地环境正持续改善。“这是我们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推进栖息地修复的最直接成果,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例证。”梅旭东说。
  据悉,近年来,绵竹市始终将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保护复壮及其栖息地修复作为核心工作,持续实施“九顶山—土地岭”生态廊道修复项目,完成生境改造640亩,封山育林1600亩,逐步破解栖息地碎片化问题。
发布日期: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