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生活的颗粒
文章字数:1,235
谢子清
周末陪女儿去上培训班,无意间看到补习机构的公示栏内张贴着十多份问卷调查表,主题是关于母亲的,设置了4个问题,简单而直接。一个答案好似一扇窗。我想知道孩子们会如何作答,于是带着窥探的好奇细读起来。
第1个问题开门见山:妈妈最爱的食物。一名走心的孩子一口气写下了豆芽、肥肠、土豆、青菜、苦瓜,如果加长问题下方的横线,或许他还会列举出更多。估计这位妈妈是吃嘛嘛香的人,胃口好、不挑食,且荤素搭配相宜,耳濡目染下,让孩子面对“最爱”的提问时脑海中奔涌着无数青青绿绿的食物。答案难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很多孩子同时写下了火锅和榴莲,看来地域和文化真的会驯服口味、刷新胃口。其中最富有暖意的是“外公做的巴沙鱼”,短短的文字画面感十足,让人轻易浮想起城市一隅、暖灯一盏,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发出无声的招呼,一家人渐次围上饭桌,日子的流水声滴滴答答。
第2个问题同样直截了当:妈妈的兴趣爱好。答案透视着生活、呈现出百态,排在前面的依次是玩手机、打麻将、看电视,难怪遍地都是“低头族”,难怪麻将机的洗牌声把日子的缝隙塞得密密实实的。填“做运动”“打羽毛球”的有两位,还是那位“巴沙鱼”同学的回答显得与众不同——国画与书法。
第3个问题需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妈妈的愿望。“买一个大房子”,这不经意透露了妈妈的“小目标”。“让我成为一个很棒的人”,“很棒”的外延是挺宽泛的。“希望我快乐长大,每天无忧无虑”,啊,爱心满满!试问多少妈妈曾许下过这样的心愿呢?“去南极看企鹅”,新时代的旅游必须玩出新潮。
最后的问题来了:妈妈的生日。“1月22日”“10月19日”“农历八月初一”……每一个日子都有AB面,A面普普通通,B面独一无二。难得这么多的孩子清晰记得自己妈妈的生日,甚至能区分出是新历还是农历。但也有3份答案显得真实而直白:“不知道”。
忘记妈妈的生日,多少会有一丝难堪吧?或许也曾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可记忆的纸张反盖着,没有风吹过来替他们翻开那一串数字。
这样的尴尬,成人也是有的。我在单位干行政工作,一年四季皆是旺季,365天如同赶场天,概括成一个字:忙!不惑之年后常常迷惑,三天两头忙而忘事。这不,刚刚加了几天班,就堂而皇之把老妈的生日遗忘了,生日礼物、暖心祝福统统抛到九霄云外。星期天跑去蹭饭,隐隐约约感觉她老人家略有不快。饭后赶紧向二姐求助:“我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老妈了?”二姐没有回答我,而是反问道:“老妈过生日你送的啥?”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当即让一个微信红包替我赎罪,老妈欣然收下,并用语音发来“谢谢”。老妈绝非见钱眼开之人,我猜想她之所以如此轻易原谅我的疏忽,是不想让我背负道德的十字架。
生活给了我灵感,由此事发端,思绪天马行空,不禁手痒难耐,写下一首打油诗自我开脱:有句“常言道”说得好/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而母亲的生日/则是她母亲的受难日/照此推理的话/忘掉母亲的生日情有可原/仿佛忘掉自己的生日/才是不可原谅的事。
那几位忘记妈妈生日的孩子,请自我原谅吧!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政府办公室)
周末陪女儿去上培训班,无意间看到补习机构的公示栏内张贴着十多份问卷调查表,主题是关于母亲的,设置了4个问题,简单而直接。一个答案好似一扇窗。我想知道孩子们会如何作答,于是带着窥探的好奇细读起来。
第1个问题开门见山:妈妈最爱的食物。一名走心的孩子一口气写下了豆芽、肥肠、土豆、青菜、苦瓜,如果加长问题下方的横线,或许他还会列举出更多。估计这位妈妈是吃嘛嘛香的人,胃口好、不挑食,且荤素搭配相宜,耳濡目染下,让孩子面对“最爱”的提问时脑海中奔涌着无数青青绿绿的食物。答案难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很多孩子同时写下了火锅和榴莲,看来地域和文化真的会驯服口味、刷新胃口。其中最富有暖意的是“外公做的巴沙鱼”,短短的文字画面感十足,让人轻易浮想起城市一隅、暖灯一盏,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发出无声的招呼,一家人渐次围上饭桌,日子的流水声滴滴答答。
第2个问题同样直截了当:妈妈的兴趣爱好。答案透视着生活、呈现出百态,排在前面的依次是玩手机、打麻将、看电视,难怪遍地都是“低头族”,难怪麻将机的洗牌声把日子的缝隙塞得密密实实的。填“做运动”“打羽毛球”的有两位,还是那位“巴沙鱼”同学的回答显得与众不同——国画与书法。
第3个问题需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妈妈的愿望。“买一个大房子”,这不经意透露了妈妈的“小目标”。“让我成为一个很棒的人”,“很棒”的外延是挺宽泛的。“希望我快乐长大,每天无忧无虑”,啊,爱心满满!试问多少妈妈曾许下过这样的心愿呢?“去南极看企鹅”,新时代的旅游必须玩出新潮。
最后的问题来了:妈妈的生日。“1月22日”“10月19日”“农历八月初一”……每一个日子都有AB面,A面普普通通,B面独一无二。难得这么多的孩子清晰记得自己妈妈的生日,甚至能区分出是新历还是农历。但也有3份答案显得真实而直白:“不知道”。
忘记妈妈的生日,多少会有一丝难堪吧?或许也曾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可记忆的纸张反盖着,没有风吹过来替他们翻开那一串数字。
这样的尴尬,成人也是有的。我在单位干行政工作,一年四季皆是旺季,365天如同赶场天,概括成一个字:忙!不惑之年后常常迷惑,三天两头忙而忘事。这不,刚刚加了几天班,就堂而皇之把老妈的生日遗忘了,生日礼物、暖心祝福统统抛到九霄云外。星期天跑去蹭饭,隐隐约约感觉她老人家略有不快。饭后赶紧向二姐求助:“我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老妈了?”二姐没有回答我,而是反问道:“老妈过生日你送的啥?”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当即让一个微信红包替我赎罪,老妈欣然收下,并用语音发来“谢谢”。老妈绝非见钱眼开之人,我猜想她之所以如此轻易原谅我的疏忽,是不想让我背负道德的十字架。
生活给了我灵感,由此事发端,思绪天马行空,不禁手痒难耐,写下一首打油诗自我开脱:有句“常言道”说得好/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而母亲的生日/则是她母亲的受难日/照此推理的话/忘掉母亲的生日情有可原/仿佛忘掉自己的生日/才是不可原谅的事。
那几位忘记妈妈生日的孩子,请自我原谅吧!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