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供销搭台 好物出山
重庆市供销社系统以多样举措让田间好物走向市场
文章字数:1,477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产业兴旺,产销先行。近期,重庆市綦江区、南川区、永川区供销社立足为农服务初心,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或深耕“土特产”打通产销链路,或借“银发集市”融合民生服务,或以“一镇一品”精准对接需求,以多样化实践搭建起农产品上行的“桥梁”,让乡村好物从田间地头走向消费市场,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綦江 深耕“土特产” 服务下沉打通产销“微循环”
  綦江区供销社紧扣当地“一主两辅”农业优势产业布局,把“土特产”文章做深做实,以“服务车进村、工作人员上门”的贴心模式,破解种植养殖户“卖难”痛点。
  在阵地建设上,该区已构建“区级统筹、镇级辐射”的为农服务网络:建成1个区级为农服务中心、5个镇级为农服务中心,组建9个农合联吸纳232家会员单位,尤其聚焦蔬菜、山羊、生猪等特色品类打造产业农合联,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在产销服务上,“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激活流通:线下依托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与种植大户对接收购当季新鲜农产品;线上通过“情牵供销”电商平台,为餐饮、超市、工厂食堂提供“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同时开设土特产销售店,点对点上门收购农产品,真正打通“田间到市场”的快速通道。
  今年以来,仅通过各类产销对接服务,已累计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600余万元,让綦江“土特产”既“卖得出”更“卖得好”。
  南川 “银发集市”暖重阳 民生与兴农双向赋能
  重阳节之际,南川区供销社联合区商务委员会、老科协、石银村镇银行等6家单位,共同举办首届“银发集市”,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让展销会既有“烟火气”更有“温情味”。
  集市设20个功能展位,聚焦南川金佛山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展示方竹笋、南川米、生态蜂蜜、高山糯玉米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老盐菜、腊肉香肠等地方风味食品,通过“产地直供、优惠让利”实现“农户拓市、市民得惠”的双赢——农户的优质农产品有了稳定销路,市民则以实惠价格买到放心好物。
  更贴心的是,集市不止于“卖货”:同步设立医院义诊、爱心义剪展位,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免费体检与理发服务;融入反诈宣传,通过案例讲解提升防范意识;套圈、投壶等互动游戏与歌舞表演穿插其间,既丰富了活动形式,更拉近了政企民距离。这场“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的融合实践,让供销集市成为连接民生需求与乡村产业的“连心桥”。
   永川 “一镇一品”进食堂 精准对接开辟消费“快车道”
  永川区供销社则以“一镇一品”为抓手,把特色农产品展销搬进机关食堂,让“小众好物”精准触达消费群体。近日,该区联合多部门在机关食堂举办何埂镇特色农产品专场销售会,由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供销社等联合主办,何埂镇政企社协同承办,让乡镇特色农产品“走进”干部职工日常。
  活动筹备阶段,永川区供销社工作人员与何埂镇农户、基层社紧密协作,从艾草系列产品的精致陈列,到新鲜柑橘的色泽筛选,再到粉条、茶叶、泡菜的分类摆放,每一处细节都兼顾美观与实用,充分凸显地方产业特色。活动启动后,工作人员主动上前推介——讲解艾草产品的养生功效、细数柑橘的清甜口感、介绍粉条的传统工艺,专业讲解引得干部职工驻足选购,短短两小时内多款农产品销售火爆。
  接下来,永川区供销社还将总结经验,推进各镇街“一镇一品”专场展销,让更多乡镇特色农产品通过精准对接走进更多消费场景。
  从綦江的“土特产深耕”,到南川的“银发集市温情”,再到永川的“一镇一品精准对接”,全市供销社系统创新农产品展销模式,既拓宽了乡村好物的销售渠道,更让为农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与民生场景。未来,随着更多展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供销力量将持续为农产品上行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行稳致远。
  渝文
发布日期: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