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研学看世界 托管解民忧
文章字数:2,077
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年画展示馆里,前来研学参观的孩子们络绎不绝。 通讯员 唐妮 摄 机票预订量突然飙升,热门景区、博物馆门票预约爆单,旅行社连夜调整亲子研学产品线……秋假热度“爆”了。按照“因地制宜、错峰安排”原则,四川秋假集中3个时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其中,成都、绵阳、南充、宜宾等地今年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
3天秋假和周末连休,这个5天的“小长假”里,四川从机制建设、资源供给、服务保障等方面协同发力,让秋假“玩得好”不打折。
研学游市场火爆 秋假经济的第一张成绩单
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四川推出中小学春秋假专属研学实践、文化体验等专项活动600余个,多个景区、场馆针对“秋假”实施免票政策。围绕“古蜀文明探源”“生态天府漫步”“红色基因传承”“科学探索体验”等主题,省级层面规划了“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三星堆—金沙”古蜀文化寻踪、“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湿地”生态科考、“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邓小平故里—建川博物馆”红色足迹追寻、“绵阳科技城—四川科技馆”科学探索之旅等多条精品研学线路。各地也结合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推出系列活动项目,如乐山推出“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研学、巴中推出“光雾山—诺水河”生态科普探究等活动。
携程、同程旅行、去哪儿旅行等OTA平台发布的秋假经济第一张“成绩单”显示:秋假期间,四川景区门票、机票、酒店等预订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多地旅游产品预订搜索热度同比涨超50%,四川省内门票总体预订量较去年同比增长3.4倍,环比秋假前五天增长1.4倍,从成都出发的机票量较一周前环比增长了22%。
在各大航司App和购票平台上,成都秋假首日(11月12日)飞三亚的航班“一票难求”,上午时段航班全部售罄。去哪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秋假期间从成都出发的机票量,较一周前环比增长了22%,北京、三亚、西双版纳、昆明、拉萨等地是成都秋假出游的热门目的地。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北京、西安、成都、重庆、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广州、西双版纳等是秋假省市热门目的地,宁波到成都、佛山到成都等航线预订量显著上涨。秋假出游群体以家庭亲子及全家出行为主,占比超过53%,户外赏秋、重点博物馆、主题公园是亲子游比较主流的玩法。火车票预订更是火爆,西安、重庆、阿坝、乐山等周边线路跻身前列,成都铁路部门加大热门线路运力投放,并增开和重联列车共计80余列。
托管解决“看护难” 10万名学生参加校内托管
秋假期间,在掀起研学热的同时,针对部分家庭“出行难、看护难”现实问题,四川同步优化“校内+校外”托管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数据显示,春秋假首轮放假期间,全省11个市(州)10万名学生参加校内托管服务。
这个秋假,宜宾市筠连县3500余名学生选择留校托管。比如秋假首日,在筠连县沐爱镇维新小学,孩子们在游园会的趣味游戏中释放活力、增进友谊,同时学校还组织观看了红色影片厚植爱国情怀。
在德阳市第一小学校,230余名托管学生在无课业负担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与友谊。“托管不只是看孩子,更注重‘玩中学’,我们开设体育、艺术、科技等兴趣课,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校长颜昭伟谈到,学校托管不仅有老师和保安守护、提供午饭和午休,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在成都,除中小学组织托管外,高校也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在校内为孩子带来研学体验。11月12日,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工会组织了15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杏林探秘之旅,带着孩子们走进学校的中医药博物馆、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园,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和生命科学的独特魅力。
作为省妇联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窗口和阵地,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的托管班更是孩子们秋假的“宝藏去处”。这里的活动按年龄段量身定制:一楼蒙太奇体验区,孩子们用彩色卡纸、羽毛创作秋日主题立体画;二楼阅读角,老师带着大家阅读绘本,开展分享会;下午的音乐律动、体能训练、电影赏析等更是让孩子们玩得尽兴。
专家建议
错峰出行应与家长带薪休假政策协同
伴随着部分市(州)中小学首个秋假的结束,孩子们享受假期的同时,机票酒店价格暴涨、高铁抢票难、研学同质化等现象也暴露出了配套服务的短板,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春秋假的核心价值并非简单延长假期,而在于“放好假、用好假”。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焦蒲看来,错峰出行机制还应与家长带薪休假的政策协同,既可缓解家庭看护压力、降低出行成本,也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制度支点。尤其是,要优先保障有未成年子女职工的休假权益,为亲子陪伴创造必要条件。
此外,一些家长反映,有些研学点位缺乏特色,课程如出一辙。在家长们看来,之所以给孩子报名研学游,是为了让孩子在“行走的课堂”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优质的研学产品应该兼具教育属性和旅游体验,能够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研学课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流程。
从更长远看,春秋假制度的实施,有望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多元的育人新格局。在四川大学教授罗哲看来,实施春秋假是让假期发挥教育价值、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的有益尝试,全社会应该大力支持,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让孩子感受阳光雨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让社会增添积极活力。(本报综合自成都商报、川观新闻)
发布日期: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