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文章字数:1,317
□本报记者 李艳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培育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赋能资源型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全省成功开发出高纯铟、超微二丁基氧化锡、铝箔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锗单晶片、银纳米线材料等一大批高端产品;推动磷资源实现高值化利用,综合利用率从2022年的36.6%提升至2024年的77.4%。
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云南省实施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材料研发,显著提升稀贵金属材料预测、发现和设计开发效率,推动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围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研发的自动化物流装备、堆垛机、穿梭车等关键设备应用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发了混合动力总成国产化汽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排放水平达到“国六”标准;支持8个中药大品种及21个中药小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年销售收入增幅超30%;生物医药领域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生物医药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6.5%。
科技引领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生物制造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相关产品进入食品添加剂、药用辅料等高端市场。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开发出从单基因到13基因编辑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并实现量产。在干细胞领域,细胞I类新药“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临床批件。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40余类场景,累计创收近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利用固态储氢技术储存离网光伏电量,并成功稳定发电并网,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存储与调峰难题。基因育种、AI辅助新药开发等一批领先技术实现转化应用。
科技创新还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科技厅聚焦高原特色农业“1+10+3”重点领域,着力完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一线转化和产业化。
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云南省组织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引进新品种1574个,研发推广新技术315项,建立示范基地641个,带动新增产值300多亿元,带动近22万户农户增收共计75.3亿元。攻克旱地优质稻、多年生稻等品种选育关键技术,选育出“云粳”“云薯”等系列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超2300万亩,带动新增产值21.59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1.26亿元。
在育种及种质资源方面,云南省突破花卉育种、种植关键技术20余项,获授权花卉新品种323个,自主品种市场占有率提升10%,优质种苗自给率提高到80%,带动新增产值31.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98亿元。建立了国内保存资源种类最丰富、种质数量最多的咖啡种质资源圃;培育“云咖”“德热”“普咖”等系列新品种,咖啡新品种培育数量稳居全国第一。研发出“云上黑山羊50K育种芯片”,云上黑山羊被遴选为全国主导品种,累计推广示范400余万只,占全省种羊市场的95%,带动新增产值6.0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2亿元。
科技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5年来,云南省累计选派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团138个、科技特派队60个、科技特派员1.1万人,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服务。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20个、科技创新村53个。立足各地特色产业,开发新产品280个,转化应用科技成果800余项,示范和推广应用面积达67.47万亩,带动基层群众超14万人次,有力促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培育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赋能资源型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全省成功开发出高纯铟、超微二丁基氧化锡、铝箔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锗单晶片、银纳米线材料等一大批高端产品;推动磷资源实现高值化利用,综合利用率从2022年的36.6%提升至2024年的77.4%。
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云南省实施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材料研发,显著提升稀贵金属材料预测、发现和设计开发效率,推动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围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研发的自动化物流装备、堆垛机、穿梭车等关键设备应用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发了混合动力总成国产化汽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排放水平达到“国六”标准;支持8个中药大品种及21个中药小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年销售收入增幅超30%;生物医药领域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生物医药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6.5%。
科技引领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生物制造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相关产品进入食品添加剂、药用辅料等高端市场。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开发出从单基因到13基因编辑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并实现量产。在干细胞领域,细胞I类新药“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临床批件。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40余类场景,累计创收近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利用固态储氢技术储存离网光伏电量,并成功稳定发电并网,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存储与调峰难题。基因育种、AI辅助新药开发等一批领先技术实现转化应用。
科技创新还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科技厅聚焦高原特色农业“1+10+3”重点领域,着力完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一线转化和产业化。
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云南省组织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引进新品种1574个,研发推广新技术315项,建立示范基地641个,带动新增产值300多亿元,带动近22万户农户增收共计75.3亿元。攻克旱地优质稻、多年生稻等品种选育关键技术,选育出“云粳”“云薯”等系列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超2300万亩,带动新增产值21.59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1.26亿元。
在育种及种质资源方面,云南省突破花卉育种、种植关键技术20余项,获授权花卉新品种323个,自主品种市场占有率提升10%,优质种苗自给率提高到80%,带动新增产值31.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98亿元。建立了国内保存资源种类最丰富、种质数量最多的咖啡种质资源圃;培育“云咖”“德热”“普咖”等系列新品种,咖啡新品种培育数量稳居全国第一。研发出“云上黑山羊50K育种芯片”,云上黑山羊被遴选为全国主导品种,累计推广示范400余万只,占全省种羊市场的95%,带动新增产值6.0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2亿元。
科技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5年来,云南省累计选派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团138个、科技特派队60个、科技特派员1.1万人,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服务。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20个、科技创新村53个。立足各地特色产业,开发新产品280个,转化应用科技成果800余项,示范和推广应用面积达67.47万亩,带动基层群众超14万人次,有力促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
发布日期: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