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贵州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文章字数:865
□本报记者 陶岚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方面,贵州深入实施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油料产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四大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90万亩,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57万亩以上。持续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生猪从净调入省转变为净调出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特色产业方面,贵州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专班化推进12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2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产业集群10个、产业强镇65个,大方天麻、遵义朝天椒、关岭黄牛等14个“贵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山地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全省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薏仁、太子参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茶叶、中药材、猕猴桃全国前三位,夏秋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全国重要主产区。
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方面,贵州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圆满完成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农业资源家底。集中攻关农机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改进一批适宜丘陵山区的新农机,工厂化育苗、无人机吊运、智能化作业成为山地农业新场景,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联结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关键纽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8%,年均增长3.4个百分点。建成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农药创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深化农村改革方面,贵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推动人往基层走、政策往基层倾斜;创新完善设施、招强引优、优化用途、灵活重组、瘦身增效、强化服务“六条路径”,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低效资产,全省无经营收益村实现动态清零,村经营收益18.2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有1586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468个。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完善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机制,出台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十条措施”,湄潭、息烽、金沙顺利完成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农村发展活力不断焕发。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方面,贵州深入实施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油料产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四大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90万亩,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57万亩以上。持续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生猪从净调入省转变为净调出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特色产业方面,贵州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专班化推进12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2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产业集群10个、产业强镇65个,大方天麻、遵义朝天椒、关岭黄牛等14个“贵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山地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全省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薏仁、太子参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茶叶、中药材、猕猴桃全国前三位,夏秋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全国重要主产区。
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方面,贵州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圆满完成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农业资源家底。集中攻关农机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改进一批适宜丘陵山区的新农机,工厂化育苗、无人机吊运、智能化作业成为山地农业新场景,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联结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关键纽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8%,年均增长3.4个百分点。建成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农药创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深化农村改革方面,贵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推动人往基层走、政策往基层倾斜;创新完善设施、招强引优、优化用途、灵活重组、瘦身增效、强化服务“六条路径”,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低效资产,全省无经营收益村实现动态清零,村经营收益18.2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有1586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468个。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完善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机制,出台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十条措施”,湄潭、息烽、金沙顺利完成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农村发展活力不断焕发。
发布日期: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