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烟火百味
文章字数:1,661
  何一东(四川)
  当我每次进入菜市,面对摩肩接踵的人群,耳听此起彼伏的声音,我对人间烟火就有了鲜活的感受。
  一家租有20平方米门面卖菜的夫妻,原先在街上只租了一间五六平方米大的门面,因地方逼仄、蔬菜品种少,顾客不多。看见这对夫妻因生意不好而愁眉苦脸,我去买菜时便多次劝说他们应该租一间大的门面,增加蔬菜品种,这样才能把生意做活。过了几个月,正好有一家大一点的门面出租,夫妻俩当机立断租下,虽然租金高一些,但生意却好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每次看见我,夫妻俩都会主动打招呼。
  在菜市,我也看见了人性的弱点。有的人买菜很“精打细算”。比如麻利地将白菜外面那层叶子剥去,把香葱根上一点微不足道的泥巴使劲敲使劲甩;买生姜时把姜“大卸八块”,专拣光滑的部分。
  有一次,一个七十来岁的大爷趁人多拥挤,将一袋蔬菜悄悄提走开溜,正好被我看见,又忍不住多管闲事,便告诉了店主。店主上前将大爷挡住。大爷却不认账,说付了钱的,是现金;有“好心人”劝店主算了,说蔬菜也值不了多少钱。大爷见有人帮腔,竟然“理直气壮”起来,还朝店主吐口水。我见大爷如此撒野,便上前当证人:“大爷,你就不要再装了,我亲眼看见你选好了菜没买单就走了!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这家店只有关门了!”大爷理屈词穷,又不愿认错,把蔬菜往地上一扔:“不买了,卖菜的又不止你一家。”店主并未和大爷计较,苦笑着摇了摇头,俯身捡起了蔬菜。
  一家原先以卖粮油为主的副食店因价格便宜,生意兴隆,员工就有十多人。最近一年又兼卖水果,每天人头攒动。老板是一位中年汉子,高个、剪着平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一年四季都守在店里,或帮着收银,或大声斥责员工工作没做好。他见到我每次都很客气,我也根据需要向他提建议。
  有一次,我问老板,你生意这么好,员工这么多,应该出去旅游一下,怎么天天都亲自守在店里?他瞄了瞄店里,说:“生意好、工人多更要守到起,不能大意,现在竞争激烈,我们干一天才有一天,不盯紧点不行!耍都是次要的,挣得到钱心里才踏实!”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店被迫关门了。前两年,我居住的小区旁边新开了一家蔬菜店,店主是一位二十岁出头、个子不高、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家在外地,她和母亲一起经营。店不大,蔬菜品种不太多。我每次经过,都见她认认真真在整理蔬菜,码放得整整齐齐,蔬菜也很新鲜。然而生意始终不好,因为居民有个习惯,总觉得大市场的蔬菜摊位多、品种丰富、选择性强,事实也确实如此。
  而这家小店左右两边是两家连锁超市,夹在中间不起眼,关键是蔬菜种类不多。我理解年轻人创业不易,所以隔三岔五也会去买点菜。一进店,女孩总会露出温柔的笑容,我付款后她还要说一句:“谢谢,慢走,欢迎下次再来。”我问她姓啥?她说:“叫我小娟就好。”有时候,我在其他地方买了菜,经过小娟的店,竟然会不太自在,佯装看手机匆匆而过。虽然我不经常在小娟的店买菜,但她若看见我经过,一定会微笑着招呼一声:“你好!”
  大约过了半年,一天我下班看见小娟和母亲等几个人在收拾东西,好像要搬走。我便上前去问她,小娟不像平常那样绽放笑容,而是露出很失落的表情。她边收拾东西边说:“这儿的生意不好做,房租又贵,我要回老家去了。”我一时不知怎么安慰她,小娟指了指七八个没卖完的红苕说:“何大哥,谢谢你一直照顾我的生意,你不是喜欢吃红苕吗,送给你吧。”还没等我回答,她用一双白皙的、手背上有着小肉窝的手麻利地将红苕装好递给我,一双眼睛清澈又明亮。我有点尴尬地接过红苕,问:“小娟,你不再来成都了吗?”她想了想,点了点头:“暂时不会来了,回家后再想想今后做什么合适。”
  我在挎包里找了找,没什么送小娟的,因怕低血糖,平常都会放几颗糖。我摸出两颗巧克力递给她:“请你吃糖,祝你今后的生活甜甜蜜蜜,一切都好!”小娟开心地笑了,接过糖说:“谢谢何大哥,你也是哦!”
  我提着红苕走了几步,扭过头去,看见小娟弯着腰还在忙碌,想着她即将离去,我有点怅然若失。城市很美好,城市也很“残酷”。我注视着小娟的身影,衷心祝愿她能在家乡好好发展,圆她的梦,拥有一个安然而快乐的人生!
发布日期: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