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供销情深系沃土 创新活水润城乡
——成都市青白江区供销社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3,042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供销社按照“世界级陆港枢纽、现代化新兴城区”定位,坚持“开放包容、互助互利”的核心价值理念,传承供销“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立足供销社实际,深化开门开放办社模式,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供销合作事业亮点频现,可圈可点。供销社已然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宠儿”华丽转变为新时代“开放合作”背景下的“弄潮儿”。
  风雨兼程 一路征程一路歌
  成立于1963年3月的青白江区供销社,与青白江区发展历程同步,先后经历了初创完善、曲折前行、改革开放、改制转型和深化改革等历史阶段,走过了60余载不平凡的岁月,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可谓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一路征程一路歌。青白江区“供销人”用智慧、心血和汗水书写了新时代供销合作事业的崭新答卷。
  近年来,青白江区供销社持续落实中发11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基层社改造,深入推进社有企业改革,服务能力、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如今,青白江区供销社在四川省供销社、成都市供销社的关心支持和青白江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世界级陆港枢纽、现代化新兴城区”的定位,坚持“开放包容、互助互利”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成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统领,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四区一枢纽”,构建“一港引领、双核共兴、四片协同”空间发展格局,先后荣获四川省供销社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双线运行专项试点先进单位、监事会建设先进单位、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突出单位;成都市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双线运行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目标绩效管理先进单位一等奖、“菜篮子”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青白江区供销社开放合作工作作为全市唯一区(市)县代表在全省现场会上交流。
  锐意改革 百舸争流求突破
  青白江区供销社创新性探索社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让社有企业有人可用、有事可做、有钱可赚,逐步实现良性运转、平稳增长。
  下好人事“先手棋”,让企业有人可用。青白江区供销社把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推出系列妙招。一是经理竞聘“能者上”。为压实责任,破除大锅饭旧观念,释放经理层活力,2020年底指导区社3家直属企业启动经理竞争上岗选拔。自2021年1月起实行经理负责制,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建立完善经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充分激发干部展现个人能力、争创优秀业绩的活力。二是后备培养“有人上”。针对干部职工能力水平欠缺问题,从2022年开始组织开展项目业务培训,明确项目管理流程,每年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的各类培训;针对人员严重老化问题,2022年通过社会公开竞聘挑选出8名优秀青年充实到经营管理团队。三是灵活用人“随时上”。社有企业根据经营业务需要自主储备和选聘职员,自主选聘人员的工资、社保、绩效等经费由社有企业自主承担并自行负责。新选聘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创新奋进,成为社有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打好劳动“精算盘”,让企业有事可做。青白江区供销社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做好劳动关系“除法”“乘法”“减法”,让企业“大胆闯”,让员工“安心干”。一是优化团队“做除法”。根据社有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组织架构,理顺管理关系,合理设置内设机构,优化人员组合,对12家区社直属企业进行整合,组建青白江区供销总公司、农业服务公司、土产果品公司三大公司服务团队,分别负责资产管理、农资供应、农副产品营销等主营业务。二是因事设岗“做乘法”。结合社有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科学设置工作岗位,不断提高团队市场开拓能力。充分借鉴国资国企改革制度性成果,开展社有企业现代化治理,建立权责事项清单化管理机制,制定《社有企业权责事项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权责边界,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三是去除包袱“做减法”。减轻“人头经费”包袱,每个企业由理事会统筹兜底保障6个人员基础工资,让企业“放心干”;减轻“债权债务”包袱,对供销社系统企业历史往来账进行专项清理,稳妥处置化解了20余年来34笔历史债务,让企业“安心干”。
  敲好分配“计算器”,让企业有钱可赚。青白江区供销社坚持多劳多得、自主管理、奖优厚勤原则,理顺分配关系,构建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分配关系,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一是完善“1+5”考评机制。坚持多劳多得,奖励标准与发展效益挂钩。建立简单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按企业类型分别设置1个利润总额指标,同时设置闲置资产出租、租金上调、新业务拓展、其他重大工作等5大专项绩效奖励。二是制定“3×3”分配措施。坚持自主管理,收入分配与个人业绩挂钩。3个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出台3条一目了然的《内部经营管理激励措施》,按照全体干部职工自主议定的比例进行内部分配。三是实现“1+1>2”多赢目标。坚持奖优厚勤,个人收入与团队合作挂钩。通过目标激励和建立完善分配机制,不断强化“锅里有,碗里有”意识,有效激发个人优势与特长,促进团队合作共同发展。
  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创新,让青白江区供销社体制一新、面貌一新、发展一新,其改革经验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予以刊发并全国推广,得到省社、市社和区委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写入全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开放合作 风劲帆满海天阔
  青白江区供销社坚持开门开放办社模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准定位,在服务“三农”、推进乡村振兴中勇挑大梁,以“三社”“三企”“三引”的谋篇布局,开创新时代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迈上了供销合作事业新高度。
  “三社”融合发展村级社。积极践行“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农民专合社”的“三社”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组织融合、股权融合、经营融合、人才融合,新建“三社”融合村级供销社11个,吸纳近 20 名村“两委”及农民专合社优秀人才加入供销社,“三社”融合村级基层社占基层社总数的比例达52%。全区累计创建“基层社示范社”14个、全市乡村振兴“十佳基层供销社示范社”2个。
  “三企”帮扶壮大镇级社。依托主营资产管理、农业服务、农副产品的3大社有企业,从资金、阵地、设备、业务、培训、技术等多个维度帮扶镇级基层社,发挥项目对经济的引导和支撑作用,联合区属国有企业打造太平供销社、姚渡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2个,姚渡供销社为农民专合社和家庭农场提供“菜单式”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2万余亩次,帮助镇级基层社增收180余万元。
  “三引”带动镇村基层社。坚持党建引领、市场引领和服务引领,以党支部结对为契机,发挥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连续2年将基层社建设项目列为党组“书记项目”,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指导“村社共建”项目建立“出资+让利+兜底”机制,带动“三元油桃”“马坪芹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3200余亩,推动农户销售农产品350余吨。
  相关负责人指出,回望青白江供销社60余载的峥嵘岁月,感慨万千,步履铿锵。迈入新时代,青白江区供销社将以改革之剑、开放之力、发展之实,书写青白江供销合作事业的崭新答卷。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穷尽。站在新的起点,青白江区供销社将坚持党建引领,弘扬供销文化,在开门开放办社中加压奋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毅前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盯不放”的执行力,奋力服务四川“天府粮仓”和“农业强省”建设,不断强弱项、补短板、添举措,以更加优异的改革发展成效,争做新时代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陈琴
  (图片由青白江区供销社提供)
发布日期: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