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绵竹市各公益性假期托管班陆续“上线”
文章字数:2,695

□李露平 李柔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在快递小哥暖心能量站,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剪纸,一双双小手灵动翻飞,剪出形态各异的图案;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文化中心,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的学生通过课堂宣讲、互动游戏、AI科技展示等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蓝天探索之旅……
今年暑假期间,四川省绵竹市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的各类公益性假期托管班陆续“上线”。从城市到乡村,从非遗体验到科普课堂,由绵竹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关工委、市民政局等七部门联合推出的“我和家乡同成长”“爱心蜀托班”等假期公益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孩子的暑期“看护难”问题,更成了新就业群体子女的“快乐驿站”,让民生温度在暑期的阳光下持续升温。
多部门协同发力 公益托管精准覆盖需求
近日,快递小哥暖心能量站里,“爱心暑托·清凉一夏”爱心暑托班联欢会暨结班仪式在这里举行。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展示了他们在暑托班里的成长与收获。
快递小哥暖心能量站集“红色教育”“贴心服务”“温暖休憩”等功能于一体,是绵竹市交通局联合市委社工部、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人社局等部门共同打造的全市规模最大的快递小哥暖心能量站。自7月14日正式启用后,“爱心暑托·清凉一夏”爱心暑托班也在此同步开班,为忙碌在配送一线的快递小哥解决了暑期子女无人照看的后顾之忧。
聚焦新就业群体子女的暑期“看护难”问题,是绵竹市推进公益托管服务精准化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暑期公益托管服务迈向更广泛民生关怀的关键一步。为让孩子们在暑期“托”得住、“管”得好,绵竹市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各部门紧密联动、协同合作,发动各镇(街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公益托管服务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跨越,精准覆盖新就业群体、留守儿童、困境家庭子女、双职工家庭子女等有需求的家庭,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色彩,为家庭带来了温暖与便利。
在市级层面,绵竹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关工委、市民政局等部门形成合力,整合快递小哥暖心能量站、绵竹青年之家旗舰店、市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场地资源,打造“爱心暑托”标准化托管示范点,变“分散资源”为“服务拳头”;在镇(街道)层面,全面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各类资源,精心制定托管服务方案,严格规范服务标准,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托管服务网络,确保托管服务在辖区内实现全域覆盖;在村(社区)层面,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等自有阵地,将托管服务精准送到家门口,打造个性化“公益托管班”。
目前,绵竹市科学规划并设立了16个托管服务点位,累计开设56个班次,为上万个家庭带来了便利与实惠,成功构建起“市级统筹示范、镇(街道)全面推进、村(社区)个性服务”的多元协同服务格局。
优质化特色课程体系 每天都有“新花样”
日前,绵竹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爱心暑托班的小朋友,他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对馆内展品背后的故事及其历史文化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参观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立志要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
而在“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 —— “我和家乡同成长”励志夏令营里,100余名青少年与30余名志愿者、教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三大板块的精彩课程,在探索中收获知识,在互动中增进情谊。
从感悟家乡文化到探索自然奥秘,从趣味科学实验到欢乐户外游戏……精心设计的多元化课程体系,让孩子们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通过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在托管班里,每天的课程都不一样,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百宝箱。”学生谢云博说,这个暑期,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段放松和玩耍的时光,更是一次全面成长和自我发现的旅程。他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更懂得了坚持,收获了自信与友谊。
公益托管“有温度”“可持续”,核心在于提供丰富多元的托管课程。近年来,绵竹市整合各类资源,推出“学业辅导+特色课程+实践活动”的服务套餐,每天按不同时段科学安排服务课程,累计开设非遗文化、安全知识讲座、户外探索实践、心理辅导、电影解析、研学实践、中医知识等10余门暑期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有所托”也“有所获”。
搭建实践赋能平台 多元化师资队伍聚源提质
作为解决家长痛点的创新实践,暑期公益托管班被寄予厚望,如何实现“托”得住“管”得好,让暑期公益托管班更好地发挥作用?多元化师资队伍是绵竹市推进“官方带娃”的核心举措。
夏日清晨,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在玉泉镇“爱心蜀托”假期托管班里,3名大学生志愿者以精心设计的趣味课程,编织着孩子们缤纷多彩的假期时光。
“这个暑期,我们依托四川省‘逐梦扬帆计划’,组织了3名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文科、理科、艺术专长,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机关职工子女提供个性化指导。”玉泉镇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是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的师资队伍、社会组织力量以及“五老”志愿者等也是暑期托管服务的重要力量。汉旺镇聘请具有丰富幼教经验、熟悉本地儿童的原汉旺小天使幼儿园专业教师团队承接为期一个月的托管服务,同时吸纳 2 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形成了专业引领与活力补充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确保“托”得住,更“托”得优。
在参与托管服务的过程中,来自西南大学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王亚刚收获颇丰。“我在这里参加为期1个月的志愿服务,与小朋友一起在玩中学、学中乐,仿佛回到了童年。同时,通过参与活动,我也提升了自身能力,感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不容易。”王亚刚希望自己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的暑期更加精彩。
唯有众人托举,方能不负“众托”。这个暑期,绵竹市共有1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30余名专业教师、100余名“五老”志愿者以及阿坝师范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和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等高校“三下乡”队伍投身暑期托管服务,累计服务儿童超2300人次,构建齐抓共管的托管体系,形成了“专业引领、志愿助力、经验传承”的良性互动格局,让暑期托管服务既有“质”的保障,又有“量”的突破,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安全、充实、有趣的假期成长空间。
从“看护难”到“放心托”,暑期公益托管服务不仅为孩子们编织了缤纷假期,更托起了家长的安心与希望,折射出全社会对破解“看护难”这一民生问题的深切期待。绵竹市将持续做好公益托管服务的优化与升级,不断丰富托管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增设更多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活动,以“团伴周末+假期公益托管班”的模式,不断拓展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滋养更多孩子的成长梦想,为他们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明天。
发布日期: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