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坝坝会”上破难题 旧城蝶变绘新景
四川绵阳普明寺社区旧城“焕新工程”惠及2372户居民
文章字数:1,838

  □冯大宇 张堪杰 本报记者 吕婕 文/图
  “以前一下雨,家门口的积水能淹过脚背,现在你看这新铺的透水路,排水管径加粗了两倍,再也不用踮着脚出门了。”10月的四川绵阳普明寺社区,普明前街居民赵志华站在刚完工的样板楼前,指着外墙崭新的米黄色涂料和整齐划一的雨棚,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这场惠及2372户居民、改造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旧城“焕新工程”背后,是普明街道党工委与普明寺社区党委拧成一股绳的攻坚合力,也是基层党组织用实干暖透民心的生动诠释。
  街道党工委靠前指挥——把“作战图”画在群众心坎上
  “普明前街75号的巩大爷家,门口搭的彩钢棚快20年了,拆的时候他始终处于不支持状态。”普明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旧城改造专项工作会上,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这样的“抵触户”。自2024年改造工程启动,街道党工委就把办公室“搬”到了社区,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协调区住建局、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在普明寺社区开了8场“坝坝会”。
  9月的一场“坝坝会”,100多位居民围在一起,办事处主任掏出了改造图纸,“大家看,这是新规划的商业街效果图;管网改造后,下雨天积水问题当天就能解决。”居民陈女士忍不住插话:“那我们商铺的招牌统一换,损失谁来补?”办事处主任当即请市场监管所负责人现场答复,“政府补贴50%材料费,施工队免费安装,保证10天内完工不耽误做生意。”这场从下午2点开到傍晚6点的会,最终让118户商户签下了《支持改造承诺书》。
  为啃下违规搭建这块“硬骨头”,街道党工委创新“政策宣讲+情感共鸣”双轨策略。分管旧改的办事处副主任带着《违建拆除补偿办法》,挨家挨户讲改造后的经济前景;对抵触情绪大的居民,党工委书记亲自上门宣讲政策,还当起了片区宣传员。
  社区党委向前冲锋——用“铁脚板”踏出信任路
  “张书记,你们这外墙漆是不是用的劣质货?刷完没半年就掉皮咋办?”10月15日上午,普明寺社区党委书记张万军刚走到普明前街,居民刘大爷就攥着个皱巴巴的涂料样本迎上来。张万军没急着解释,而是拉着他往样板楼走:“刘大爷您摸,这是我们提前刷好的样板墙,用的是抗碱底漆+弹性面漆,质保15年。施工队还留了2桶样品,您要是不放心,随时拿去检测。”
  这是社区党委“样板先行”工作法的缩影。为打消居民对施工质量的顾虑,社区党委书记带着“旧改攻坚先锋队”的党员干部,在普明前街提前打造1栋样板楼,从外墙色调、雨棚造型到窗户材质,都让居民民主评议选样式。“刚开始居民都说‘你们当官的就会画饼’。”社区书记笑着回忆,“后来我们把施工方的项目经理请到‘群众坝坝会’,他拿着检测报告一条条念:‘这是外墙漆的耐候性数据,零下20摄氏度冻不坏;这是防护栏的承重测试,能站3个成年人’,老百姓听完当场就拍板了。”
  “敲门行动”是社区党委的“法宝”。62岁的党员李述德负责普明前街和后街102户居民的“心愿清单”。有次走访独居老人李大姐,发现老人因施工吵得睡不着觉,李述德当即联系施工队调整工序,把噪音大的作业安排在上午9点后,还每天对老人嘘寒问暖。李大姐后来不仅主动配合改造,还帮着劝说邻居,“共产党的干部,咱信得过!”
  最难的普明前街、后街违规搭建拆除,社区党委用“党员带头拆”破题。社区党委书记第一个拆了违建多年的棚子,“两委”成员跟着签《拆违承诺书》,30多名党员组成“拆违突击队”,15天内就啃下了40多处“硬骨头”。居民郑大姐看着党员们不惧风雨搬杂物,主动参与到拆违活动中。
   老居民楼旧貌换新颜——从“忧居”到“优居”幸福蝶变
  如今走进普明寺社区,昔日“蜘蛛网”般的电线被收纳进绝缘阻燃套管,坑洼的破损水泥路变成平整的透水路,街角的垃圾堆成了垃圾分类示范点,孩子们在维护后的健身场所嬉笑追闹,老人们坐在焕然一新的广场椅上晒太阳。“你看这新换的窗户,颜色质量很宜居,晚上睡觉噪音明显降低了很多。”家住普明后街的周女士开心地说。
  改造成效不止于“面子”。雨污水管网改造后,“下水道经常堵、雨天积水”的老问题成了历史;老化电线换新后,消防隐患消除了;2372户居民中,已有1890户换上了新型门窗。项目施工方执行经理说:“我们每天都会协同群众代表一道,巡查监督旧改日常施工;材料进场时邀请居民代表验收,实现了真正的阳光改造!”接下来,项目施工方将围绕“保安全、理秩序、提风貌、补功能”的目标推进工程进度,预计2026年2月如期交付。
  “以前觉得老房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子’!”居民黄大姐站在自家阳台上开心地笑着。10月的金秋阳光下,“党建引领旧改暖民心”的红色横幅在秋风中飘扬,普明寺社区的蝶变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中。
发布日期: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