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八台山:日出与云海的双重馈赠
文章字数:2,157
作者简介
周依春 笔名古巴州人,四川巴中人,高级经济师。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新闻通讯集《山路十八弯》、散文集《岁月留痕》《流淌的心曲》《一江春水》等4部。曾获第四届金融文学奖、第五届四川散文奖、第五届石膏山文学奖·提名奖。
八台山,静卧于四川省万源市境内,120平方公里的疆域里,群峰如聚、沟谷纵横,2348米的最高海拔,让它成了四川最早拥抱晨光的地方。“八台”之名亦颇有讲究,山体自然形成八级阶梯状地貌结构,层层叠叠延展至云端,云雾常在此间流转,时而裹住峰峦,时而漫过沟壑,每一步景致都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
丁酉夏:初遇晨光,醉在山水间
丁酉年夏天,是我与八台山的第一次相逢。朋友一句“去八台山看四川的第一缕太阳”,促成了这场说走就走的行程。
清晨的风还带着开江县城的凉意,我们驱车一个半小时便抵达了八台山脚的游客中心,转乘景区大巴向七台进发。车窗外,山景随海拔渐次变换,低矮的灌木慢慢变成挺拔的松柏,待到大巴停稳,拾级而上的山路便在眼前铺展开来——石阶嵌在山间,每走一步都能听见鞋底与石板摩擦的轻响,伴着山间的鸟鸣,脚步倒显轻盈。
越往上走,雾气越淡,待登顶2348米的最高峰,一片近百平方米的平台豁然开朗,“八仙过海”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成了最鲜明的标识。此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我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目光凝视东方。不多时,一轮红日从远山的轮廓后冉冉升起,起初只是一点橘红,转瞬便染透了半边天;山间的云雾像是被唤醒的精灵,顺着沟壑缓缓散开,露出底下错落的峰峦——有的如刀削般陡峭,有的如棋子般突兀,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
此情此景,诗意忽然涌上心头,便随口吟出《大美八台山》:“巍峨八台山,八台十九弯。行车至七台,微微佛光现。沿阶拾级上,玻璃栈道险。登临制高点,八仙卧其间。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小山。极目蜀中地,红日出天边。云海染金色,山间云雾散。碧空万里尽,大美八台山。”
微风拂过面颊,夹带着草木的清香,只觉神清气爽,仿佛连时间都慢了下来。正午时分,才恋恋不舍地下山,寻了一家山脚的农家乐。柴火灶焖出的米饭带着焦香,野菌炖腊猪蹄散发出草木的味道,汤汁浓稠,嚼一口猪蹄,软糯中带着腊香,再就一口清炒的山野菜,满是烟火气的滋味,比城里的珍馐更让人满足。此刻才算读懂了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心境,原来惬意就是这般模样。
返程时虽觉仓促,却在心里种下了念想:这八台山的美,值得再赴约一次。
庚子秋:再访云端,云海胜日出
庚子年秋天,儿子放了暑假,家人提议再去八台山。目标很明确——补上一场日出,再看看传说中的云海。我们提前订了山脚靠近游客中心的明月巴山酒店。
傍晚时分抵达,饭后坐在酒店的庭院里纳凉,朋友早已通过景区工作人员打听好,次日日出时间是六点十分,一切都按计划推进。
可计划终究抵不过“赶早”的重要性。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匆匆起床,收拾妥当赶到景区入口(第一台)时,已近六点。执勤的工作人员笑着提醒:“上山还有18公里盘山公路,日出怕是赶不上咯,但今天天气好,云海肯定能看着!”虽有遗憾,但还是多了份对云海的期待,赶紧买票登记,驱车向山上驶去。
盘山公路果然名不虚传,十九道弯蜿蜒曲折,车窗外便是深不见底的沟壑,握着方向盘的手都不自觉收紧。待抵达公路终点(第七台),推开车门的瞬间,一阵冷风扑面而来,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连忙从包里翻出单衣披上——初秋的山脚还是暖意融融,山顶竟已带着透心的凉。
沿着石阶向八台山金鼎进发,路两旁的蓼叶草成了最惹眼的景致,漫山遍野的绿与紫交织,风一吹便轻轻摇曳,后来才知,这样的蓼叶草在八台山竟有4万亩,像是大自然特意为这座山织就的地毯。走到七台与八台之间时,已是早上七点,我们停下休息,抬眼望去,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对面的天边竟横亘着一条“银河”,银灰色的云雾裹着两岸的山峦,忽然间,万道霞光冲云破雾,在千山万壑间架起两座金色的桥,光影流转间,桥的形状不断变换,时而如长虹卧波,时而如丝带般飘拂,如梦如幻,让人挪不开眼。
这时,一位背着背包的游客从山顶下来,想必是赶早看了日出。我忍不住上前打听:“您看到日出了吗?”他笑着点头:“看到啦!就那么一二十秒,却一辈子都忘不了。”“是什么样子的呀?”我追问。“像个烧得通红的火球,一下子从地平线上跃出来,周围还裹着一圈光圈,特别亮!”他说得眉飞色舞,我在脑海里勾勒着那幅画面,竟觉得浮现在眼前。
终于登上金鼎,才发现这里与三年前不同:原本的“八台山国家地理认证标志”换成了“八台山金鼎”的标识,旁边还多了一台高倍望远镜。站在观景台俯身望去,大片白如棉絮的云海铺在山坳间,时而漫过矮峰,时而退去露出青绿色的山尖,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虚无缥缈,让人分不清是仙境还是人间。风乍起,凉意顺着衣领钻进脖子,才真正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虽未得见日出,却邂逅了银河、霞光与云海,这份意外之喜,比预想中的日出更显珍贵。忽然明白,看日出需要好天气与好时机,人生亦是如此——不必执着于“必须得到”,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往往更让人难忘。
两次八台山之行,一次遇晨光,一次赏云海,皆是圆满。而那句“走了还会来”的向往,也愈发清晰。下次再来,或许是春日看漫山花开,或许是冬日看雪覆群峰。总之,这座藏着无限惊喜的山,值得一次次奔赴。
发布日期: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