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为农服务”担使命 供销“赋”农绘新卷
文章字数:1,883
□本报记者 吕婕
“十四五”期间,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供销社锚定“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从“固本强基”到“赋能增效”,用“有根基、有活力、有温度”的实践,构建起“基础保障系统化、资源激活市场化、服务供给多元化”的供销新格局,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注入“供销动能”。
基础保障系统化,提升农业生产质效有“根基”。围绕农业生产“稳底盘、提效益”需求,盐亭县供销社以“全链条覆盖、全流程赋能”构建系统化保障体系,让农资供应更稳、粮食生产更智、农产品流通更畅。一是农资保供“全链路”护航。盐亭县供销社构建“资金早筹措、订单早收集、风险早防控”三级联动体系,2025年提前1月完成720余万元农资专项资金筹措,同比增长12%,覆盖1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统一货源采购、统一市场价格、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物资配送”的“四统一”订单模式,年均对接订单120余份,搭配“县级仓储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网络,实现16个乡镇24小时直达配送。二是粮食生产“智慧化”升级。投资600万元建成自动育秧工厂,可满足3万亩水稻育秧需求;以农垦农机联合社为牵引,组建“机耕、机种、机播、机收、机防”的“农机五环节”队伍,五年来累计让利农户130万元;推行“订成本、订产量、订质量”的“三订协议”,2024年覆盖2000余亩水稻、800余亩玉米种植,让315户农户当上“甩手掌柜”,推动粮食生产从“靠经验”向“靠智慧”转变。三是产销对接“闭环式”破题。打造“田间采收+产地加工+分级包装+仓储流通”全链条体系,覆盖16种农产品、1800余户农户,相比农产品收购价提高6.2%;线下依托6家供销超市设“供销专区”,年办15场展销活动,联动食堂、餐饮企业建成直送链路;线上搭建“农产品上行”电商通道、推出“供销好物”视频号,同步构建10个再生资源回收点,形成“废弃物—回收—再生—再利用”闭环,为绿色农业提供供销“硬件支撑”。
资源激活市场化,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有“活力”。针对农村“土地闲置、资产低效”痛点,盐亭县供销社以“市场化配置、利益化联结”激活资源要素,让“沉睡资产”变“增收资本”。一是产权流转“全流程”市场化。搭建农村产权流转平台,覆盖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品类,提供“信息发布—交易鉴证—合同备案”全流程服务;按照“应进必进、阳光交易”的工作要求,实现需求发布、资质审核、资金监管全线上化,联动农业农村局设立“跨部门协作窗口”,强化《交易鉴证书》法律效应,确保交易“公开、公正、公平”。二是资源利用“规模化”增值。将流转土地对接种植大户开展规模化种植,改造升级闲置农房发展配套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资源入股+收益分红”协议,让农民既得流转收益,又享产业增值红利。三是托管服务“梯队化”提效。创新“县社指导+基层社落地”的两级托管模式,覆盖8个行政村2200亩耕地,为外出务工、老年群体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的“田保姆”服务,带动托管地块亩均增产12%;构建“传统机械+智能设备”梯队服务,调配10台小型收割机服务260余户小农户近1100余亩土地,投入8架无人机、智能测产设备年作业3000余亩,降低55%人工成本,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工干预。
服务供给多元化,织密民生福祉网有“温度”。盐亭县供销社以“多元场景、惠民导向”延伸服务触角,让供销服务既有“农味”,更有“人情味”。一是商贸服务“一站式”便民。按“基层社+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商贸龙头企业+N服务对象”的“4+N”模式,成立供销嫘商商贸公司,建成6家连锁供销超市。超市实行“统一门头、标识、采购、配送、管理”,设生活日用、农资、“嫘之味”农特产品等专区,年均总收益268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分红45万元;联动乡镇积分治理,推行“七个一积分治理工作法”,发放“社员卡”,积分可直接消费,累计兑换积分35万元,让服务“接地气、得民心”。二是银发服务“四阵地”暖心。盘活600平方米闲置资产建成富驿镇供销惠民大食堂,对接民政局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每人每天2元就餐补助,定价仅为市场价一半,成为老年群体“助餐点”;推进食堂适老化改造,对接医院设定期义诊点;组织干部、退休人员组成宣讲队讲供销故事、传盐亭好人精神;依托棋牌文化办趣味竞赛、为歌唱群体提供场地经费,让“银发经济”有滋有味。三是应急响应“闭环式”托底。构建“预警—储备—响应—服务”应急机制,组建4支含农机手、农技员的专业应急服务队,联动气象、农业部门建立实时预警体系。
“十四五”期间,盐亭县供销社以“三有三化”为笔,以“为农服务”为墨,在深化改革的答卷上写下了“兴农、富农、惠农”的生动答案。未来,这份“供销答卷”还将持续更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力量。
“十四五”期间,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供销社锚定“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从“固本强基”到“赋能增效”,用“有根基、有活力、有温度”的实践,构建起“基础保障系统化、资源激活市场化、服务供给多元化”的供销新格局,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注入“供销动能”。
基础保障系统化,提升农业生产质效有“根基”。围绕农业生产“稳底盘、提效益”需求,盐亭县供销社以“全链条覆盖、全流程赋能”构建系统化保障体系,让农资供应更稳、粮食生产更智、农产品流通更畅。一是农资保供“全链路”护航。盐亭县供销社构建“资金早筹措、订单早收集、风险早防控”三级联动体系,2025年提前1月完成720余万元农资专项资金筹措,同比增长12%,覆盖1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统一货源采购、统一市场价格、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物资配送”的“四统一”订单模式,年均对接订单120余份,搭配“县级仓储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网络,实现16个乡镇24小时直达配送。二是粮食生产“智慧化”升级。投资600万元建成自动育秧工厂,可满足3万亩水稻育秧需求;以农垦农机联合社为牵引,组建“机耕、机种、机播、机收、机防”的“农机五环节”队伍,五年来累计让利农户130万元;推行“订成本、订产量、订质量”的“三订协议”,2024年覆盖2000余亩水稻、800余亩玉米种植,让315户农户当上“甩手掌柜”,推动粮食生产从“靠经验”向“靠智慧”转变。三是产销对接“闭环式”破题。打造“田间采收+产地加工+分级包装+仓储流通”全链条体系,覆盖16种农产品、1800余户农户,相比农产品收购价提高6.2%;线下依托6家供销超市设“供销专区”,年办15场展销活动,联动食堂、餐饮企业建成直送链路;线上搭建“农产品上行”电商通道、推出“供销好物”视频号,同步构建10个再生资源回收点,形成“废弃物—回收—再生—再利用”闭环,为绿色农业提供供销“硬件支撑”。
资源激活市场化,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有“活力”。针对农村“土地闲置、资产低效”痛点,盐亭县供销社以“市场化配置、利益化联结”激活资源要素,让“沉睡资产”变“增收资本”。一是产权流转“全流程”市场化。搭建农村产权流转平台,覆盖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品类,提供“信息发布—交易鉴证—合同备案”全流程服务;按照“应进必进、阳光交易”的工作要求,实现需求发布、资质审核、资金监管全线上化,联动农业农村局设立“跨部门协作窗口”,强化《交易鉴证书》法律效应,确保交易“公开、公正、公平”。二是资源利用“规模化”增值。将流转土地对接种植大户开展规模化种植,改造升级闲置农房发展配套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资源入股+收益分红”协议,让农民既得流转收益,又享产业增值红利。三是托管服务“梯队化”提效。创新“县社指导+基层社落地”的两级托管模式,覆盖8个行政村2200亩耕地,为外出务工、老年群体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的“田保姆”服务,带动托管地块亩均增产12%;构建“传统机械+智能设备”梯队服务,调配10台小型收割机服务260余户小农户近1100余亩土地,投入8架无人机、智能测产设备年作业3000余亩,降低55%人工成本,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工干预。
服务供给多元化,织密民生福祉网有“温度”。盐亭县供销社以“多元场景、惠民导向”延伸服务触角,让供销服务既有“农味”,更有“人情味”。一是商贸服务“一站式”便民。按“基层社+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商贸龙头企业+N服务对象”的“4+N”模式,成立供销嫘商商贸公司,建成6家连锁供销超市。超市实行“统一门头、标识、采购、配送、管理”,设生活日用、农资、“嫘之味”农特产品等专区,年均总收益268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分红45万元;联动乡镇积分治理,推行“七个一积分治理工作法”,发放“社员卡”,积分可直接消费,累计兑换积分35万元,让服务“接地气、得民心”。二是银发服务“四阵地”暖心。盘活600平方米闲置资产建成富驿镇供销惠民大食堂,对接民政局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每人每天2元就餐补助,定价仅为市场价一半,成为老年群体“助餐点”;推进食堂适老化改造,对接医院设定期义诊点;组织干部、退休人员组成宣讲队讲供销故事、传盐亭好人精神;依托棋牌文化办趣味竞赛、为歌唱群体提供场地经费,让“银发经济”有滋有味。三是应急响应“闭环式”托底。构建“预警—储备—响应—服务”应急机制,组建4支含农机手、农技员的专业应急服务队,联动气象、农业部门建立实时预警体系。
“十四五”期间,盐亭县供销社以“三有三化”为笔,以“为农服务”为墨,在深化改革的答卷上写下了“兴农、富农、惠农”的生动答案。未来,这份“供销答卷”还将持续更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力量。
发布日期:2025-10-31